文档介绍:导学案的使用
我们已经通过与前几位老师的交流,了解了高效课堂的三种教学模式,即预习课、展示课、测评课。也了解到了“课堂指南”,即导学案的编写目的、编写原则,构成部分等,在这基础上,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导学案的使用。
为了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实行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习方式,为了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效课堂要使用导学案。
先说一说预习课中导学案的使用,一节新授课,先要指导学生预习,这就要求教师在上新课的前一天把导学案发到学生手里。比如明天我们要上《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就在今天的课堂上发放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根据导学提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也就是展示课上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质疑。预习课上一般都是按学生看“导学案”——看课本——做“导学案”——课堂小组合作探究这个模式完成预习。当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导学方式。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
掌握教材。在预习课上教师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
学生预习好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案进行批阅,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教师一定要对学生预习时做的导学案进行批阅,可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以便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这一切完成后就是展示课,由于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因此在展示课的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按导学案的设计环节进行操作,对各项目标和措施进行不折不扣的落实。在展示课上之前,教师把导学案上面的提高题分给各小组或者让小组自主选择交流题目,然后在组长的组织下把自己一组要与大家交流探讨的问题写在自己一组的小黑板上。准备好之后,在课堂上,由老师组织,采用多种形式,由某一个学生,或某几个学生,或某一个小组代表其他同学向其他同学汇报学习结果。在这要注意,学生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也不展示,展示的问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把学以便今后复习,课后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课堂的收获与亮点及时总结在导学案上写出反思。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最后学生要对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定期的巩固复习,“温故而知新”。
在使用导学案时要注意:
一、转变思想、统一认识
   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体现“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