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佛教五毒
收藏人:纪天择关键点法
2011-09-02 | 阅:5498  转:35   
 |   来源
大
中
小
  |  分享 
腾讯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搜狐微博
推荐给朋友
举报
  
壹、前言
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那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的大法,若五毒心尚存,结果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要修佛道必先除五毒。本文将详述五毒心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原因,也要说明业障的意义及消除业障的方法,希望能对各位的修行有所助益。本文很多见解为个人的看法,若有不对之处请来函指教。
贰、五毒是无明与五智的结合
先说无明,无明是众生轮回六道不能成佛的主因,它是心的不明(也就是昏),它使“真心”起分别执著,因而妄见“实有”明暗、色空、寿命、名色、现象等种种分别境界。
“无明”依其粗细不同而有无始、业相、转相、根本、尘沙与枝末六种,除枝末无明属第六识的障碍外其余皆属第八识的障碍。
次说“五智”,五智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与“真如缘起智”(或称法界体性智)。当修行者进入菩萨位时即逐渐成就“五神通”,到成应身佛位时才圆满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并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当由应身佛位进入报身佛位时,妙观察智圆满成就而且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当最后修成法身佛时第八识才转成大圆镜智而圆满成就佛的三身四智。大圆镜智如明镜可彻照宇宙恒河沙的种子(即形成一切有情、无情诸世间的种子);平等性智了知诸法的体性不二(即空),因此不生“我相”;妙观察智善观诸法的差别相状;成所作智即是成就五大神通,故能圆满成就所要做的事;真如缘起智能明白了知宇宙一切现象都是由“真如”(即本体)起“无明”而“如幻缘生”。五智是众生本有,但因无明遮蔽而无法现出,要经过长时间修行后,慢慢转识成智才会现出。
最后说五毒心的本质,五毒心是属意识心(即众生心)的层次,意识心是根尘与八种识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嗔心是大圆镜智与无明所成者,其余痴、慢、贪与疑四种心则分别是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真如缘起智与无明所成。此中无明主要来自“六道无明”(即枝末与尘沙无明之合称)详细情形将说明于下面。
参、业障的形成
众生由于无始以来存在各种“无明”(又称惑)以致产生五毒心,有五毒心就会造作身、口、意各种“业”(例如身体去杀生、口去骂人、意起邪念),造业之后就会在第六识留下“名色”的业障(有名相),也会在第八识留下业障的“种子”(没有名相)。这些“业障”形成众生内心的“垃圾”,加深众生对三界的执著,使众生不得解脱。例如贪钱的心形成后,就会在第六识形成贪钱财的业障(属名色),亦会在第八识形成贪钱的种子。贪钱财的心生起后,也会造作其他的“业”,如杀人、偷盗等,因此会形成杀偷等业障(名色与种子)。同样的,贪女色的心形成后会造成淫、杀、嗔等各种业障。
肆、详述五毒心的形成
(一)贪心:贪心是对某些有形或无形的东西有过度喜爱的心。有形的东西如人物的美丽、金钱、衣服、鸟兽、山水等皆是。无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