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低碳经济:提升人效,完善社会阶层结构
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吴耀坤
摘要:研究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人效提升对社会阶层结构影响问题。通过对农村和城镇中阶层结构变化分析发现提升人效能够促进不同阶层间的演变,同时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应与经济结构相匹配,才能实现低碳经济下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现代化建设相协调发展。
一、引言
蒸汽时代,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厂,蒸汽机的应用“缩短”了空间;电气时代,科技大大影响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弱化”了空间和时间;生物科技时代,学科交叉和技术综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时间和空间;“低碳”时代,理念影响世界,低碳经济成为全球追求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追求的是通过改变高度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实现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高效配置和利用,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以及与温室气体排放脱钩。其本质为: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建立制度框架,实现政策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使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转向高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1]。
二、低碳经济与社会阶层结构
低碳时代要求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必须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等深层次措施予以应对,这将会对经济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对经济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一切的起因都与人息息相关、这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效”的逐步提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应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相适应,我们正经历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从高能耗型经济结构向低碳型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这些转变最直接地体现在阶层结构的现代化变迁上,需要配备完善的阶层体系,否则转型只是无人入住的空楼。因此,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应是中国社会转型、低碳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三、提升人效,完善社会阶层体系
(1)社会阶层体系的分类
不同的经济结构,应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农业社会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因而占主导地位的阶层是农民,整个社会的结构形态则是一座金字塔。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以工业为主导产业,部分农民通过自身学习或周围影响“人效”得到提升,农民阶层不断缩小,工人阶层成为较大的社会阶层,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兴阶层,比如企业家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等等[2],金字塔底部的构成有所变化,规模开始缩小,整个结构形态出现向橄榄型转化的趋势。
(2)提升人效,优化农村阶层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极大改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农村入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有的为农民工、有的成为个体工商业户、有的发展为城镇管理者(企业、事业或政府)。农村阶层的变化如下:
农村阶层变化
改革前
至今
未来
城镇管理者
城镇管理者
企事业管理者
个体工商户
农场主
工人
农村管理者
农村工人
农民
农村管理者
个体工商户
农民工
雇工
农民
改革前,农村实行“大锅饭”政策,人人之间是平等的,不允许有资本主义的形式出现,所以就出现了大致三个平等型的阶层:农村管理者、农村工人(就是所谓的吃商品粮户)和农民。随着全国范围内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释放了沉闷已久的劳动力,人效得到极大提升,如今的阶层发生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