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部分钢厂“买断”式代理对钢贸商吸引力还有多少?
发布时间: 2008-11-13   信息来源:
 
     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国内钢材市场涨势行情走到尽头,呈现“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态势,较长时间的行情“倒挂”,给订钢厂“期货”的代理商上了深刻的一课,以低牌号冷轧硅钢卷为例:出厂价与市场价“倒挂”达2000多元/吨,不卖货吧,库存的“包袱”背着喘不过气,订货资金从哪儿来,卖货吧,每吨要亏数千元,如果说,每天销售100吨,要亏20万元左右。等于一辆轿车开到“黄浦江”里去了,“真是心惊肉跳。”
    想当初,钢贸商要当钢厂的代理商,并非一件易事,钢厂要考察了解,提交书面资料,包括企业规模、经营品种、批量、支付能力、主要流向等等,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钢厂才发给“代理证书”,有的还郑重其事发铜牌,钢贸商还将铜牌悬挂在醒目的地方,以示它的“身价”。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部分钢厂代理制充其量是一个“买断”式代理,其实只是买卖关系,代理商签合同付钱,钢厂发货,在资源供不应求时,即使付了全款,资源也不一定能拿到,甚至个别钢厂可以单方面取消合同,催货也不一定到。而当市场处于跌势部分钢厂却提前发货,将风险向代理商转移。“买断”式代理并未真正体现“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双方共赢”市场化运作机制,代理商在部分钢厂强势面前,基本上处于弱势地位。如今年尤其是三季度以来,因市场行情严重“倒挂”,部分钢厂订货不足,大量库存积压在钢厂,为了盘活资金,部分钢厂将库存现货抛向市场,打压市场行情往下走,杀跌气氛浓厚,使订“期货”的代理商感到“寒心”。
    当然,部分钢厂考虑到订“期货”代理商实际情况,出台了追索,补差政策,只要达到钢厂的要求,按政策补差,算是对代理商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