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北京城规划设计
新北京规划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新城是新的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节点,根据新规划,发展新城11个,以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这些新城分别是: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未来将重点发展位于东部发展带上的通州、顺义和亦庄3个新城。3个新城应成为北京中心城人口和职能疏解及新的产业聚集的主要地区,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
在目前北京重点建设的三个功能区的基础上,新规划提出了在市域范围内建
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
山综合服务中心等8个城市职能中心。
新规划提出,2020年,中心城人口控制在850万人以内,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
制在77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2平方米。中心城应从外延扩展转向调整优化,严格控制中心城地区城市建设规模。中心城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地区、围绕中心地区的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化隔离地区。
新规划提出,旧城是指明清时期北京护城河及遗址以内(包括护城河和遗址)的区域。未来要疏导不适合在旧城发展的城市职能和产业,鼓励发展适合旧城传统空间特色的文化事业和旅游业。停止大拆大建,探索适合旧城保护的危房改造模式。在保护旧城街道肌理的前提下,完善旧城区域交通系统。制定符合旧城风貌的市政建设模式。
“弹性规则”也是这次规划编制的一大特色。比如,在关于人口规模的规划中,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但是考虑到影响城市人口集聚的多方面不确定性,本次规划的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目标暂时按2000万人预留。
规划为未来的实施制定了有计划的“动态监控机制”。比如,配合着人口的变化趋势,在这个规划未来16年首都发展态势的总体规划中,也体现出按步骤、有计划地根据人口变化进行“有先有后”的新城建设,当人口规模达到1600万时,首先重点发展三个新城,而当人口规模达到1800万时,11个新城则整体推进建设。如果一旦人口规模超过控制规模,城市预留的发展用地将起到作用。
城市规划1班
李技蓬
2006160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