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抗寄生虫药
一、前言
二、抗蠕虫药1、驱线虫药2、驱绦虫药3、驱吸虫药
三、抗原虫
1、抗球虫药
2、抗锥虫药
3、抗梨形虫药
4、抗滴虫药
1、寄生虫病的发生情况
寄生虫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和动物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中很多寄生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病。
前言
定义:用于驱除和杀灭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antiparasitic drugs)。
分类
抗蠕虫药:驱线虫药、驱绦虫药、驱吸虫药。
抗原虫药:抗球虫药、抗锥虫药、抗焦虫药(抗梨形虫药)、抗滴虫药。
杀虫药:杀昆虫和杀蜱螨药。
前言
理想抗寄生虫药的条件
安全(notoxic and safe to animal and user)
高效(highly effective)
广谱(broad spectrum):阿苯哒唑抗线虫、吸虫、绦虫,伊维菌素抗线虫、体外寄生虫,吡喹酮抗绦虫、吸虫,硫双二氯酚抗吸虫、绦虫。
适于群体给药(easy to administer for population animals)
价格低廉(very cheap)
无残留(no residues in milk and meat)
(1)抑制虫体内的某些酶
不少抗寄生虫药通过抑制虫体内酶的活性,而使虫体的代谢过程发生障碍。例如:
①左旋咪唑、硫双二氯酚、硝硫氰胺、硝氯酚:
能抑制虫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阻碍延胡索酸还原为琥珀酸,阻断了ATP的产生;
②有机磷酸脂类:
与胆碱脂酶结合,使酶丧失水解乙胆碱的能力,引起虫体兴奋、痉挛,最后麻痹死亡。
抗寄生药的作用机理
(2)干扰虫体的代谢
某些抗寄生虫药能直接干扰虫体的物质代谢过程,例如:
①苯并咪唑类—能抑制虫体微管蛋白的合成,影响酶的分泌,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
②三氮脒—能抑制动基体DNA的合成,而抑制原虫的生长繁殖;
③氯硝柳胺—能干扰虫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影响ATP的合成,头节脱离肠壁而排出体外;
④氨丙啉—的化学结构与硫胺相似,故在球虫的代谢过程中可取代硫胺而使虫体代谢不能正常进行;
⑤有机氯—杀虫剂能干扰虫体内的肌醇代谢。
(3)作用于虫体的神经肌肉系统
有些可直接作用于虫体的神经肌肉系统,影响其运动功能或导致虫体麻痹死亡。例如:
①哌嗪—有箭毒样作用,使虫体肌细胞膜超极化,引起弛缓性麻痹;
②阿维菌素类—能促进γ-氨基丁酸的释放,使神经肌肉传递受阻,导致虫体产生弛缓性麻痹;
③噻嘧啶——能与虫体的胆碱受体结合,产生与乙酰胆碱相似的作用,引起虫体肌肉强烈收缩,导致痉挛性麻痹。
(4)干扰虫体内离子的平衡或转运
聚醚类抗球虫药能与钠、钾、钙等金属阳离子形成亲脂性复合物,使其能自由穿过细胞膜,使子孢子和裂殖子中的阳离子大量蓄积,导致水分过多地进人细胞,使细胞膨胀变形,细胞膜破裂,引起虫体死亡。
琥珀酸脱氢酶
三羧酸循环
微管蛋白
CI-通道
前言
应用注意事项:
处理好药物、寄生虫、宿主三者间关系,合理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大规模驱虫前先预试。
定期更换药物。
为避免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和造成公害,应熟悉掌握抗寄生虫药物在食品动物体内的分布状况;
遵守有关药物在动物组织中的最高残留限量和休药期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