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行为养成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里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是增长知识,接受道德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大,而学校教育的本质是育人,通过教育的力量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自我磨练,自我约束,加强修养而形成的,这就靠平时在班级管理中去培养。当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可能自始至终地“盯”着学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还要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以及同学们的监督。同时通过班级制度等,规范学生的行为,逐步从细微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节纪律教育
兵家历来认为,纪律的重要性胜过一切,故有“兵当先严纪律,设谋制胜在后”之说。一群纪律松懈的乌合之众,指望它克敌制胜,那不是异想天开吗?“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军纪者,军队之命脉也。”“宽恕不听从命令的部下,等于自杀,其军必败。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军队,必定有铁一般的纪律;一个合格的士兵,也一定具有强烈的纪律观念。”
纪律,是团队文化的精髓,是一个团队生存和作战的保障。没有了纪律,这个团队就会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有前进的方向。团队如果没有纪律,就不能称其为团队。每个团队建立之初的第一件事情,就要指定明确的纪律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团队是人的组合,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团队,尤其是军队,却要力求避免这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要求步调一致,所以纪律的约束不能缺少。
美国西点军校,素有“美国将军的摇篮”之称。许多美军名将如格兰特、罗伯特·李、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布莱德利等均是该校的毕业生。西点军校有非常严格的校训“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和“二十二条军规”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强有力的保障,才有了闻名世界的“西点精神”。作为一所学校自然就有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这是每一个学生的本分。
一、什么是纪律?
纪律就是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
一般来说,纪律有三层含义:
    1、纪律是指惩罚;
    2、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
    3、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这三层意思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为了共同劳动和生活,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要求建立相应的行为规则,用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这种行为规则,就是最初的纪律。没有这种行为规则,人们就无法协同活动,无法同自然抗争,也无法有秩序地生活下去。
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都有维护自己利益的纪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二、为什么要遵守法纪?
    遵纪守法对我们重要吗? 请看几个真实的例子,希望大家从中判断纪律的重要性。
 例一:在一次现代战争中,A军部署了一个连队星夜潜伏在一处山谷,准备待黎明时分发起总攻占据某高地。在行动前,首长申明了伏击行动的纪律:在伏击期间,不准发出声音,不许制造烟火。但在伏击行动中,有一位战士因为忍受不了烟瘾发作而吸烟,结果被敌军侦察发现火光,派兵将山谷包围而导致整个连全军覆没。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不遵守纪律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例二:某地警方部署了一项秘密任务,当晚要采取行动抓捕一名躲藏在其朋友家的逃犯,长官强调,行动完成之前,任何参战警员不得向外透露行动消息。一名参战的新警员在一间公共场所的厕所内打电话给其家人报停晚膳,在电话中透露了行动内容,结果恰好让逃犯的另一个朋友在旁边厕所无意中听到了消息,就提前通知逃犯转移了,导致当晚行动失败,那位泄密的新警员亦因此受到了处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不遵守纪律可能导致工作出现严重失误。
    例三:浙江省乐清市某中学两个同班同学小吴和小高因不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互相扔砸东西,发展到在课堂上打架,致使小吴被打成10级伤残,花去医药费4多万元。后来双方家长对薄公堂,乐清市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由被告小高赔偿原告损失40多万元。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不遵守纪律可能导致人身受到伤害和经济受到损失。
    从以上几个事例可以知道,遵守法律和纪律实在太重要了。国家制定法律,学校规定纪律,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学习,使同学们得到健康成长。如果同学们法纪意识不强,就会违反纪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一些在校学生之所以会成为罪人,主要是不遵守纪律,法制观念淡薄,加上受到社会上不良行为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增强法纪意识,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应该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