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文档名称: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3,148KB   页数:3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565369829 2018/6/26 文件大小:3.0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业经济发展
“十三五”规划
天津市滨海新区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制造强国战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深刻把握新区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新特点,以及新区发展的窗口期,推进新区工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新区战略定位,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依据《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工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滨海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五年。五年间,新区全面落实国家战略,始终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推动大产业、大项目、大基地建设,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5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39亿元,工业增加值达5457亿元,%。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形成一批集工程设计、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和增值服务为一体,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大型企业集团。培育超百亿级企业集团达34个,
有超过140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落户新区,实现了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
。八大优势产业带动作用显著,2015年,,占新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87%,形成石油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粮油轻纺“四个千亿”产业为龙头,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体系,新一代通信技术、生物医药、物联网、智能电网、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快速发展并形成高端引领态势。
。“十二五”期间,全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08家,总数达1164家,占全市总数的50%以上,%。到2015年底,建成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0个行业技术中心、26个产业技术联盟,新增224家国家级和省部级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拥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410家,其中重点实验室104家,工程中心104家,企业技术中心2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2036家,其中小巨人企业1151家,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基因科技等前沿领域,形成杀手锏产品123个。2015年,%,专利授权量10781件,累计有效专利量达到36190项。
。超过57%的企业集中于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三个功能区,工业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已形成6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天津市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相关示范基地主导产业规模和水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其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均达到55%以上。
。2015年,,完成“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8%的刚性任务。累计关闭“三高两低”企业8家,淘汰落后产能设备2台套;加快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地热能利用面积累计达650万平方米,,年发电能力为2364万千瓦时,;,,。
“十二五”期间,新区工业发展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一是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产业技术储备不足,新兴产业发展缓慢,高端管理人才及产业技术人才比较匮乏,科技平台支撑作用有待发挥。二是全球分工地位有待提高,航空航天、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主要依靠外资和政府推动,高端装备的本地配套比例不足20%,产业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粮油轻纺等产业产品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有待提升。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石油化工、现代冶金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以及粮油轻纺等传统产业比重达46%;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土地、能源、人力、资金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集聚集约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各制造产业间的协调性亟待增强,产业布局仍比较分散,部分产业链条仍不够完整;传统行业大型企业占新区经济比重过大,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明显不足。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国际市场环境和治理体系更趋复杂。中国主导的亚投行协议达成共识并正式成立,打破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