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音乐教育论文之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切实把音乐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能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摘要: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而感受美、创造美则是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为古今中外教育家所公认。许多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列宁也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工具。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是提高人的总体素质的重要形式,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把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当代音乐工的责任。也是教育工积极尝试的教育模式。因此,在青少年教育中,积极发展音乐教育,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切实体现
学生的教育素质不仅包括培养学生扎实的文化知识功底,更包括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诸如思维的能力,联想、想像的能力,识别的能力,欣赏的能力,自控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也包括开发学生智力的教育目的。
推行素质教育以来的科学研究发现,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发展学生的智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当今的中小学教学中,教师们都在把音乐引进到课堂教学,构建一种多元素,主体式的教学模式。
事实正是这样,一首优美的曲子,能把人带到理想的世界,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能更有利于想像力学生的培养。如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其音乐活泼、轻快,形象的描绘了天鹅在湖畔嬉戏的情景。通过对这首乐曲的听、想、说等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充分的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欣赏能力。正因为如此,中小学教师往往在教学中,让学生边听相关的乐曲,边想象教学内容,在脑海中幻想教学画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按着记忆想象的情景表达出来。这样,听、想、说有机结合,进而发展学生的能力与智力。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总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通过音乐形式达到教学目的经济而有效。
二、音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歌曲演唱、乐器演奏和随歌随舞等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而且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发展。音乐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欣赏《仲夏秋之夜》、《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优秀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
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
三、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学生的负担较重,竞争尤为激烈。特别是中学阶段更是如此。学生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这样会导致其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调节和驾驭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身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四、音乐美育可以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
人在面对危急时引起的恐惧感,看到丑恶事物时引起的憎恶感,欣赏完美的艺术时所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