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厦深铁路对区域经济影响
承担单位: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踪家峰
二○一二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文献综述:高铁带来了什么 3
第一节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1. 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分布的影响 3
2.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一体化的影响 4
3. 交通基础设施对地区扶贫的影响 5
第二节高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6
达性 8
化效应 9
10
11
第三章高铁发展及其效应:他山之石的启示 12
第一节世界高铁的发展历程 12
第二节几个典型的国外高铁发展对经济影响 13
1. 日本新干线 13
2. 法国TGV高速列车 15
3. 德国(ICE)网络 17
TX 19
第三节中国高铁的发展 19
1. 京沪高铁对上海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21
2 京沪高铁对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支撑作用 21
第四章腹地扩展,构建深闽轮辐式交通结构 23
第一节国家交通枢纽 23
1. 深圳的目标 23
2. 深圳交通建设的现状 25
3. 深圳交通建设发展的问题 29
第二节腹地拓展 32
1. 深圳港腹地半径研究 32
2. 深圳机场与厦深铁路沿线机场的关系研究 39
3. 厦深高铁开通后对深圳腹地扩大的直接测算 44
第三节轮辐式网络结构 57
1. 基于高铁的轮辐式结构 57
2. 国外构建轮辐式网络结构枢纽的经验 61
3. 深圳市轮辐式网络结构的构建 63
第五章厦深高铁:重塑深闽经济版图 68
第一节厦深高铁的建设 68
第二节高铁的突破性:空间阻隔与边界效应 69
1. 厦深高铁对于深闽空间阻隔的突破 70
2. 厦深高铁对于深闽经济边界效应的突破 71
第三节高铁的重塑性 72
1. 高铁的鲶鱼效应——重塑交通体系 72
2. 高铁的虹吸效应——一分为二的海西 73
3. 高铁的融合效应——重塑深闽经济版图 74
第六章协同集聚,构建深闽沿海产业发展带 77
第一节厦深沿线产业发展现状 77
第二节厦深沿线产业发展特点 82
1. 产业发展的梯度明显 82
2. 产业分工由深圳到厦门逐减,产业链没有形成 89
3. 商务成本等因素加速深圳的产业转移 92
第三节协同集聚,促进厦深产业链与产业带发展 94
1. 构建厦深沿线产业发展带 94
2. 协同集聚,共同发展 96
第七章远辐射近融合,构建深闽城市创新带 100
第一节建设首位城市,以城市发展统领深闽关系 102
第二节近融合:促进与粤东的融合 105
1. 深圳和惠州,加速同城化 106
2. 深圳与粤东 108
第三节远辐射:促进与海西城市共赢 110
第四节建立城市治理的新型机制 115
1. 促进高速铁路的网络化建设,加强交通规划与空间规划的联系,完善各层次空间规划体系 115
2. 合理进行高速铁路站点的布置,并将其与城市和区域的整体发展相结合 116
3. 找准城市定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17
4. 同城效应与同城待遇 117
参考文献 118
第一章引言
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9月正式批复厦深高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项目将于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快速铁路通道中杭州至深圳沿海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厦深铁路自厦门铁路枢纽—厦门北站引出,经漳州、潮汕揭地区、汕尾、惠州,引入深圳铁路枢纽—深圳北站,线路全长550公里,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规划运输能力客车120对/日,货运1200万吨/年,列车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并预留进一步提速的条件,届时从深圳乘火车到厦门只需3小时左右,相比现在的铁路出行耗时14小时、公路耗时8—9小时,无疑大为提速。
深圳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立低碳、多层次、多模式、衔接紧密、运作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初步形成南中国门户枢纽地位”。目前,深圳的交通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扩大,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但仍摆脱不了对外仅有一条铁路动脉的尴尬,铁路线路资源对国内省市覆盖与辐射能力显著欠缺,已成为深圳未来发展的一大“短板”。
厦深高铁的修建有助于深圳成为国家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