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发展心理学及其研究策略
1、发展心理学:只在鉴别和解释个体跨时间的连续体和变化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
2、婴儿个体的发展复演了种系的整个进化历史。
3、发展心理学奠基人是霍尔。
4、霍尔的《青少年》要求人们把青少年作为人生的一个独特阶段而加以关注的书,是霍尔第一次对发展中的孩子展开大范围的调查。
5、相关设计与实验设计有何不同?
相关设计:研究者收集信息,以决定所感兴趣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有意义的相关。相关设计对被试的环境不做任何人为的建构或操纵。其主要缺点是不能真实地表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设计:是严格地评估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6、三种发展设计的优缺点
设计
程序
优点
缺点
横断设计
在同一时间上观察不同年龄的人或群体
能证明年龄差异,暗示发展的趋势;花费较少;耗时较少
年龄趋势反映的可能是群体差异而非真实的发展上的变化;只在某一个时间点上观察被试,所以不能提供个体发展的数据(同辈效应)
追踪设计
隔一段时间,对某群体再次进行观察
能提供个体发展方面的数据;能揭示早期的经历与后来发展结果之间的关系;能揭示个体某些方面有跨时间的相似性及个体变化方式上的差异。
较耗费时间和资金;选择性损耗导致样本无代表性,从而限制了结论的推广;跨代变化使得研究结果仅适用于所研究的被试群。
序列设计
隔一段时间,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人进行重复测量,从而把横断设计和追踪设计结合起来
从同辈效应中区分出真正的发展趋势;可揭示出一个群体经历的发展变化是否与另一个群体相似。比追踪研究的花费要小,耗时要短
比横断研究花费多,耗时长;尽管是最佳设计,在把所得发展变化推广到别的群体中去时仍然有一定的问题
第二章人类发展的理论
1、发展理论中存在争论的三个基本问题
1)天性与教养
2)主动与被动
3)连续性与阶段性
2、什么遗传与环境之争?
人与人的差别是与生惧来的、在生殖细胞中就被决定了的;把他们随机训练成任何一种类型的专家都是可以的,与遗传没有关系。
3、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应怎样看待?
遗传和教养的作用不是绝对的,会因所讨论的具体发展方面的不同而不同,人类所有的复杂特质,都是生物遗传和后天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应更多的考虑两者是如何交织在一起促进人的发展变化的。
4、论述弗洛伊德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心理性欲阶段
年龄
描述
口唇期
0~1岁
性本能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口唇,从口唇活动中可以获得快感
肛门期
1~3岁
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
性器期
3~6岁
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
潜伏期
6~11岁
性器期的创伤引起性冲突的压抑,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活力的游戏活动中
生殖期
12岁以后
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这种冲动
5、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最大贡献在于无意识动机的论述,强调性本能。研究了人类发展的情绪方面。关于人类发展的论述是根据对一部分有情绪障碍的成年病人的研究得出的这些经验不能推广到大多数人群中去。
但是难以证实,难以伪证。
6、弗洛伊德与艾里克森社会发展阶段的异同
大致年龄
艾里克森的阶段划分或心理社会危机
艾里克森的观点:在有意义的事件和社会影响
相应的弗洛伊德的人格阶段
0~1岁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婴儿必须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主要社会动因是照料者
口唇期
1~3岁
自主对羞耻和疑虑
儿童必须学会自主。主要社会动因是父母
肛门期
3~6岁
主动对内疚
儿童保持主动性,但要学会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权益和目标。主要社会动因是家庭
性器期
6~12岁
勤奋对自卑
儿童必须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主要社会动因是老师和同伴
潜伏期
12~20岁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建立基本的社会和职业同一性。主要社会动因是社区中的同伴
早期生殖期(青少年)
20~40岁(成年早期)
亲密对孤独
形成亲密的友谊关系,与他人建立恋爱或伴侣关系。主要社会动因是爱人、配偶或亲密朋友
生殖期
40~65岁(成年中期)
繁殖对停滞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配偶、孩子和文化规范
生殖期`
老年期
自我整合对绝望
回顾生活。个体的生活经验,尤其是社会经历,决定着最终的生活危机的结果
生殖期
7、艾里克森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本能,而艾里克森强调我们的理性和适应。艾里克森对发展的动因阐述不清,也难以正式和伪证
8、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而进行的简单学习。
9、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把智力定义为有助于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基本生命过程。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