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态旅游规划与其可持续发展实例分析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意义与内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它是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观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树立起“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生态旅游是一种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和教育活动,而不是单纯的盈利活动。
生态旅游也是一项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学家和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
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应把环境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核心,使生态旅游成为人们学习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学校。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生态旅游的核心含义,是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旅游能否真正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其规划是否合理。
生态旅游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前提,也就是把环保观念放在首位,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旅游规划必须以生态原理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指导思想。
生态旅游中维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提出具体措施保护旅游资源。
(二)整体布局上要合理划分旅游功能区并有序的确定区域和生态旅游路线。
(三)生态旅游还要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
黔东南原生态旅游资源状况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山水之外便是民族风情。这里不仅民族众多,而且民俗风情原汁原味,为村寨生态旅游的开发创造了先决条件。以黔东南为例,旅游地主要包括雷山、榕江、从江、黎平、锦屏、天柱;旅游对象涵盖苗寨、侗寨、古榕群、鼓楼群、风雨桥、古镇群。林林总总,构成了一条苗侗民族文化体验游的经典线路。在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村寨已经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对象,其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不可估量。
黔东南原生态旅游资源
黔东南是以喀斯特地貌和森林植被、内河水域为主的自然景观,被誉为“绿色净土,生态王国”。
,被国内外称赞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人类保存的最古老的歌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的地首选地之一。
黔东南生态旅游发展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为云贵高原东南边缘苗岭山脉向湘桂丘陵过渡地带,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世居着苗、侗、汉、布依、壮、水、瑶、土家等33个民族,待认同民族两个,;,%,是全国民族自治州中总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全国苗族、侗族最多和最大的聚居区,被誉为“世界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走进黔东南山村,环顾四野,绿树成荫,丹果飘香;走进新农村,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让游客宾至如归,清香四溢的农家乐让人们流连忘返。
准确的原生态定位
鲜明的和谐文化主题
合理的“四圈一区”布局
响亮的“苗乡侗寨”品牌
科学的生态旅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