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姓氏
姓代表氏族血统,起源于5000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那时人们只知有母,却不知有父。姓字是由女和生组成,很多古姓是以女字做偏旁的,形象的说明早期的姓与母亲有关。
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氏随父,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用以表示功勋和地位。
姓和氏的融合
秦统一后,宗族制度瓦解,社会急剧变革,军衔制度取代了裂土分封制。与此同时,姓氏相别的制度也发生了动摇,氏失却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成为父系血统传承的标志,合称姓氏。从此姓氏不再分大小宗,而有所有的后裔共同继承,到秦汉时期,姓氏合二为一,逐渐通用。
百家姓简述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启蒙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姓》依赵字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大姓,而是因为他为宋代钱塘儒生所作。
冬至
吃混沌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境,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名浑与屯之音,呼作混沌。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的混沌在冬至这一天,故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混沌。馄饨发展至今,已成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浙江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
吃捏冻耳朵
冬至吃捏冻耳朵是河南省人的食俗。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时适逢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蔽体,有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衣棚,用羊肉、辣椒喝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呈现耳朵的样子,再放入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
“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所以形成了捏冻耳朵的习俗。
腊八节
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相传岳飞遭奸臣陷害,被扣军粮,百姓闻讯户户送去粥饭,岳军混合而食。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以后这个日子百姓都要煮腊八粥,怀念岳飞和岳家军。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贴春联
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在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