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引论
1、稀缺性:与人类的欲望相比,经济物品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总是不足的。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
2、选择性: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而又有效的分配于各种用途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的需求。
3、经济人:又称为理性人,指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经济利益。这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之一。
4、机会成本:把某一特定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之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5、生产可能性边界:社会现有技术水平上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按不同比例组合的最大可能产量。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厂商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其他条件不变,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向变动,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4、均衡价格:某种商品市场上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5、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可相互替代以满足某一种欲望。
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某一种欲望。
6、需求弹性: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供给弹性: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的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第三章:效用论
1、效用:效用是指商品能够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效用。
4、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者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5、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收入—消费曲线: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