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 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 相貌奇特, 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 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 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 仓颉创造出文字后, 由于泄漏了天机, 天落下了小米, 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 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 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 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从 1954 年秋至 1957 年夏, 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发掘了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 发现了早在 6000 年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劾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半坡人的刻划符号多保留在彩陶上, 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国文字。
汉字的构成
象形法
这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方法, 因此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字, 例: “日”写成, “月”写成, 水写成, 牛写成等等。这些象形字经过逐渐的演变, 到后来都改变了原字的形体, 变成了后来方正的字体, 有的笔画减少了, 有的笔画增添了, 由不规则变成了有规则的字体。
汉字的构成
会意法
象形字比较容易看出造字的道理, 但它们不能表达抽象的意思。古人便创造了另一种造字法——会意法。就是用不同的符号或借用“象形字”加上一些符号来表达一个抽象的意思。例: “明”字写成, 意为“日”和“月”带来光明。“旦”字写成, (意为太阳出地平线而升起。
汉字的构成
形声法
象形字和会意字都能从字形上看出字的意义, 但却不能读出声音。因此又创造了形声法来造字。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 组成很多新字。例: “爸”字是表音的“巴”字和表形的“父”字的结合; “芭”字是由“巴”和“++”搭配而成。这样文字越造越多, 据统计, 形声字占汉字的 90% 左右。汉字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适应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汉字的演变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是从商朝开始的。
金文→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由于它铸刻在钟鼎上,所以又称钟鼎文。金文有粗而宽的笔画,点画圆浑,体势雍容。金文和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的文字,但比甲骨文更规范,结构更整齐。
汉字的演变
大篆→西周晚期,金文形体趋向线条化,笔画比较整齐、匀称,这种字体叫大篆。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
小篆→秦统一后,为维护国家统一,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统一文字。李斯按照秦国的文字标准,对汉字进行整理和简化,制定标准写法,在全国推行,这种新字体叫小篆。
汉字的演变
隶书→隶书字形扁平,字的构架多有方折棱角,笔画有粗有细,形成波势和挑法,所谓“一波三折、蚕头燕尾”。从篆书到隶书,是一次更大的变化,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从此,汉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丧失了。
楷书→汉朝后期,隶书又演变为楷书。楷书可作为习字的法式楷模,所以叫楷书。从隶书到楷书字形结构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书写时把隶书的波势挑法改变成定型的勾撇,使字形更加方正平直,书写更为简便。
汉字的演变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比楷书简便,且比草书易辨认。
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汉字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