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根据《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文件规定,对于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结构复杂或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施工时,必须制订预防措施。现将施工生产过程中针对常见质量通病及关键工序的预防措施控制有关内容制订如下:
(槽)挖方边坡塌方预防措施
(内摩擦角、粘着力、湿度、容重等)确定边坡坡度。在本地区地质情况良好挖方深度小于等于5米时,采用机构挖方,坡度可控制在1:-1:。
,其边坡可做成折线形或台阶形。(槽)或管沟作直壁时宜用工具式支撑加固。城市挖方因邻近建筑物限制而采用护坡桩时,可以不放坡但要有护坡桩的施工方案。
(槽)开挖超深预防措施
(槽),可在开挖一定深度后技术人员用水准仪在槽壁处测设水平桩,并从水平桩向下引出开挖深度线向操作工人进行详细技术交底。
(槽),在挖至距槽底300mm处停止机械开挖暂留土层,以便在抄平后改用人工开挖以防止扰动基底土层和开挖超深。
(槽)回填土沉陷预防措施
、松土清理干净。人工回填土要严格分层夯实,每层虚土厚度不超过300mm。土壤含湿量应符合规定。回填质量要抽样检查,以达到规定要求。
,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填土严禁水夯,并应避免冬、雨期回填土。
,每层压实遍数为6-8次,每层压实后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砌体一般常选用一顺一丁组砌方法,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
;内外皮砖层最多隔五层就应有一层丁砖拉结;允许使用半砖头但应满足1/4砖长的搭接要求,且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
,推广“三一砌筑法”。
,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
,砌完一步架高度,每隔2m间距在丁砖立楞处用脱线板吊直弹线,二步架往上继续吊直弹粉线,由底往上所有七分头的长度应保持一致,上层分窗位置时必同下窗口保持垂直。
,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此外加强基探槽工作,对宽大窗口下部应考虑砼梁或砌反转镟以适应窗台反梁作用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
,尽量避免高温季节。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或留置伸缩缝,以减少砼伸缩对墙体的影响。
,如大梁下墙体局部竖直裂缝主要由于未设梁垫或梁垫面积不足,砖墙局部随荷载过大所引起,此外与砖和砂浆强度偏低、施工质量差也有关。因此有大梁集中荷载作用的窗间墙应有一定的宽度(或加垛),梁下应设置足够面积的现浇梁垫,当大梁荷载较大时墙体尚应考虑横向配筋。对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施工中不得留脚手眼。
柱模板缺陷预防
、断面尺寸不准:应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钢愣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砼的侧压力。
: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即可使柱模不扭向。
、板模板缺陷预防
、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梁上下口胀模: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砼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
、绑扎及安装缺陷预防
: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制定一套画线方法以及操作时搭扳子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