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我国以房养老模式.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以房养老模式.docx

上传人:marry201208 2018/6/29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以房养老模式.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以房养老模式
我国以房养老模式2016-07-27浏览:分享人:莫坚志手机版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关乎民生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并引起政府决策层的关注和重视。从传统的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我国的养老机制不断完善,但是老龄化问题不断突出,养老矛盾不断激化。据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亿,老龄化水平达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健全,表现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窄,保障力度弱,养老金收支存在较大缺口等。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家庭结构普遍呈现核心化、小型化,“四二一”结构特征明显,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正在弱化。鉴于此,探索适应我国国情、满足民众需求的创新的养老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016年9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以房养老”开始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以房养老”作为一种创新的养老模式,起源于荷兰,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历30多年的实践,在发达国家发展已较为成熟。在我国开展“以房养老”试点建设,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养老资金短缺问题,并对现有的养老保障体制实现有益补充。成都市老龄化水平在国内大中城市位居前列,2016年成都市6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老龄人口抚养系数已达%。家庭养老弱化,社会养老尚未健全,养老问题同全国其他大中城市一样亟待解决。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较高的住房自有率、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蓬勃发展的金融市场,使成都有条件成为我国推行“以房养老”的试点城市之一,从而设计并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房养老”模式。
2002年,“以房养老”这个概念,首次漂洋过海进入中国,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房养老”对我国的积极意义、发达国家经验借鉴以及风险分析方面,而对“以房养老”在中国推行模式的研究较少。因此以成都为例研究“以房养老”中国模式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成都市2016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16年成都市6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在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同时,老年人口出现平均预期寿命提高,高龄老年人比重不断增加的特征。2016年,按15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5岁及以上人口计算,成都市的老龄人口抚养系数已达%,对社会养老保障形成了严峻挑战。
。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
水平非常低。城镇职工人均养老金水平差别悬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相对较高,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较低。2016年,成都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有万人参加,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2084元,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286元,其中70岁以上人员最高的达598元。虽然成都市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逐渐提高,但保障力度并不高,能为老人提供的养老资金非常有限。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我国物价水平的上升,老人日常生活支出明显增加。若老人有意愿入住正规的养老机构,或居家养老请人照顾护理,则难以支付高昂的费用。若老人面临疾病或意外灾祸,则微薄的养老金难以支撑大额医疗费用。根据《2016成都市民养老理财认知与需求调查》显示,成都市民期望的养老费用平均为元/月,仅依靠社会养老保障难以满足这一期望,存在养老资金供求缺口。
。现阶段,成都市老人的养老资金除了来自退休金、社会养老保险外,很大部分由子女提供。成都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常住人口中,成都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人,低于全省、全国的水平。近三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成都市家庭户规模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使一对夫妇既要赡养四位老人,又要养育一位孩子,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明显加重,很难为老人提供充足的养老资金,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日渐式微。
。1998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明确指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住房的商品化、房屋产权的私有化为“以房养老”的实行提供了物质基础。近十年来,成都市家庭住房面积大幅提高,成都人均拥有住房建筑面积达平方米,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达%。成都老年人多数拥有一套自有产权的住房,可以实现把住房资产转换为养老资金来源,满足高层次的养老需求,保证晚年生活质量。
。成都市未来十年平均每年将有16万人进入老龄人口,将带来巨大的养老需求。养老需求不仅日益扩大,层次也逐渐提高,老人不再只局限于衣食住行,对医疗保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