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总课时数
课题
有趣的测量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活动情况,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验问题。
重点难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1立方分米的透明正方体容器、长方体的玻璃器皿、量杯或量筒。
学具:乒乓球、苹果、石头桶、刻度尺.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调整及修改
一、展示目标、激趣设疑
1、出示目标
2、激趣设疑: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并且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块橡皮泥,它的体积怎样求?
可以捏成规则的物体,再测量它的长、宽、高,算出体积。
也可以把它浸没在水里,用水的体积表示它的体积。
2、出示石块
问: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极书课题。
3、以小组为单位,先制定测量方案,再实际测量,能直接用公式吗?不能怎么办?
二、自主学习、互助探究
1、将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里,测量出容器的底面长、宽和水面高分别是多少?
2、放入石块前水高约18cm,放入石块后水面高30cm。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1、学生观察石块
想一想,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学生动手测量
2、水面高、底面长、宽分别是多少?
(老师测量的让学生量出来)
3、学生口算出水面升高了12cm.
4、学生探究总结出底面积乘高是石块的体积,并且列式计算。
5、学生可以做实验,也可以由老师做,学生观察,并说如何测量出石块的体积的第二种方法。
6、学生汇报。1)水溢出的方法。
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把你们组的方案表示出来?(V物体=V水溢出)
2)水上升的方法。(V物体=V水上升)
3)水下降的方法。(V物体=V水下降)
7、学生计算。
20×10×12=2400(cm3) =(dm3)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活动情况,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验问题。
重点难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1立方分米的透明正方体容器、长方体的玻璃器皿、量杯或量筒。
学具:乒乓球、苹果、石头桶、刻度尺.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调整及修改
一、展示目标、激趣设疑
1、出示目标
2、激趣设疑: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并且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块橡皮泥,它的体积怎样求?
可以捏成规则的物体,再测量它的长、宽、高,算出体积。
也可以把它浸没在水里,用水的体积表示它的体积。
2、出示石块
问: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极书课题。
3、以小组为单位,先制定测量方案,再实际测量,能直接用公式吗?不能怎么办?
二、自主学习、互助探究
1、将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长方体容器里,测量出容器的底面长、宽和水面高分别是多少?
2、放入石块前水高约18cm,放入石块后水面高30cm。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1、学生观察石块
想一想,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学生动手测量
2、水面高、底面长、宽分别是多少?
(老师测量的让学生量出来)
3、学生口算出水面升高了12cm.
4、学生探究总结出底面积乘高是石块的体积,并且列式计算。
5、学生可以做实验,也可以由老师做,学生观察,并说如何测量出石块的体积的第二种方法。
6、学生汇报。1)水溢出的方法。
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把你们组的方案表示出来?(V物体=V水溢出)
2)水上升的方法。(V物体=V水上升)
3)水下降的方法。(V物体=V水下降)
7、学生计算。
20×10×12=2400(cm3) =(dm3)
3、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1,学生汇报。
1)水溢出的方法。
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把你们组的方案表示出来?(V物体=V水溢出)
2)水上升的方法。(V物体=V水上升)
3)水下降的方法。(V物体=V水下降)
四、巩固练习、达标测试
1、在一个长方体容器里,测量一个苹果的体积。
2、测量一块石头的体积。
3、一个正方体玻璃容器,棱长2分米,向容器中到入5升水,把一块石头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水深15厘米,求石头的体积。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8、请选择桌面上1—2个喜欢的物体,就运用这种转化的思想来进行测量。
9、学生根据题中的条件用“底面积×高”的方法计算。
10、放入不规则物体前,容器里的水是满的,放入物体后,溢出的水在水槽中,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