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古典诗词复习.ppt

格式:ppt   大小:735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典诗词复习.ppt

上传人:85872037 2018/6/29 文件大小:7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典诗词复习.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考诗歌鉴赏
,夏夜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2.(1)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乐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塞下曲》
: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
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出场做铺垫。
,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苦难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寄予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2010基测15)下面对《木兰花》词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龙头蚱蜢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走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A、“竞”“并”二字渲染了欢快的气氛,仿佛使人听到了竞渡龙舟时的热烈呼喊、游戏秋千时的欢快嬉笑。
B、“暝”即日光黯淡下来;”中庭“即庭院之中;”过“字虽写动,实则写静。
C、全篇以静为主调,以动写静,上片写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是为了衬托下片悠闲恬静的静谧气氛。
D、全词以恬静的心境,欢快的笔调,写出了清明时节水乡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情景。
(2009基测)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4-15题。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A、“春意阑珊”表面上是写春意凋残,实际上是表达了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
B、“五更寒”既指自然气候的寒冷,也比喻作者内心的凄凉悲凉。
C、“梦里不知身是客”表面是写梦境,实际是写梦醒后的情况。只有梦醒,才知道自己是“客人”的身份。
D、“无限江山”和作者另一首词中“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所指的地方一样,都是指南唐山川。
( )
A、这首词以景写起,由景到情,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悲愁交织在一起,结尾以水流花落、春去人逝的慨叹作结,抒发了亡国的悲哀。
B、词中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不幸这形象。全词运用描写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别时容易见识时难”这一句,是从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化用而来。它抒发了人世间离愁别恨的深沉感受,被后人广为引用。
D、词中运用白描、比喻、对照等手法,语言精炼生动,富有感染力。
古诗词复****基本要求
1、背诵基本篇目;
2、了解诗歌的体裁、诗人的朝代、诗歌风格;
3、熟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古诗词基本篇目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3、登高/杜甫
4、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5、虞美人/李煜
6、雨霖铃/柳永
体裁
唐诗
古体诗歌行吟
近体诗绝句和律诗


元曲
婉约:柳永李清照
豪放:苏轼辛弃疾
散曲:《天净沙·秋思》
杂剧:《长亭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