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氨硝酸硫酸
一. 氨(NH3)
:
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的氮。
自然固氮
人工固氮
放电
N2 + O2 = 2 NO
3
2
2
2NH
3H
N
+
催化剂
高温高压
豆类植物根瘤菌固氮
人工合成氨
【实验4-8】
现象
解析
及
结论
①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②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的压强迅速减小,形成负压,大气压将水压进烧瓶,从而形成喷泉。
②氨气溶于水生成碱性物质一水合氨(NH3·H2O )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极易溶于水(1:700),
易液化(作制冷剂)。
【练习】利用下图装置,下列气体和溶液组合能进行喷泉实验的是
AC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
NH3·H2O = NH3↑+ H2O
Δ
②与酸反应
大部分
NH4+ + OH-
小部分
不稳定
(制氨气)
NH3 + H2O NH3·H2O
*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氨气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 + HCl =NH4Cl
(产生大量白烟)
NH3·H2O + HCl =NH4Cl + H2O
氨气(一水合氨) + 酸= 铵盐(+水)
③还原性
4 NH3 + 5 O2 === 4 NO + 6 H2O
铂铑合金
Δ
工业制硝酸
二. 铵盐
1. 白色、易溶于水晶体
2. 受热分解
NH4Cl = NH3↑+ HCl ↑
NH4HCO3 = NH3↑+ CO2↑+ H2O
(NH4)2CO3 = 2NH3↑+ CO2↑+ H2O
注意:并非所有铵盐分解都会得到氨气。
3. 与强碱反应
铵盐+ 强碱→盐+ 水+氨气
Δ
NH4NO3 + NaOH = NaNO3 + H2O + NH3↑
Δ
(物理通性)
(不稳定)
(化学通性)
Δ
Δ
Δ
三. 实验制氨气
2NH4Cl + Ca(OH)2 = 2NH3↑+CaCl2+2H2O
Δ
发生装置:
固—固加热反应装置
干燥:
碱石灰
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
尾气处理:
水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验满:
常见防倒吸装置
注意:不能使用NaOH固体
NH3的简易制法
2. 加热浓氨水制氨(如下图II )。
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制氨气(如下图I )。
NH3·H2O = NH3 ↑+ H2O
Δ
【练习】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①③⑤
2. 浓硫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粘稠的油状液体,密度大,沸点高,难挥发,与水任意比互溶。
(2)特性
①吸水性
原理:浓硫酸具有吸收气体、液体中的水分子,以及固体中的结晶水等的性质。
作为干燥剂吸收水蒸气
四.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 酸的通性(H+的性质)
应用:做干燥剂。可干燥H2、O2、CO2、SO2、Cl2、HCl等气体,但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和还原性气体(如H2S、HBr、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