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文档名称:

放 射 事 故 管 理.ppt

格式:ppt   大小:129KB   页数:6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放 射 事 故 管 理.ppt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7/2 文件大小:1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放 射 事 故 管 理.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放射事故管理
主讲人:刘蔼成
主任医师
一、事故处理原则
放射事故是指使用电离辐射源或产生电离辐射源的一切实践活动中,由于辐射源失控对环境和工作人员以及公众造成辐射危害的意外事件。而其中的责任事故是违反有关规定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放射事故。在事故情况下,工作人员及公众非自愿接受的超过正常限值的照射叫事故照射。
在国家颁布的《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事故管理规定》中,对事故处理原则作了必要的规定,是事故处理的基本依据。
(一)控制事故源:事故发生后首先应把事故源控制住,防止事故继续蔓延扩大。为此,应对现场采取一定的防护和应急处理措施。如为污染事故,应划出禁区,禁止无关人员随意出入现场;如为固体粉末污染,首先应关闭通风系统,以免粉末扬起;如为挥发性液体污染,则应加大通风,但一般还要打开门窗,以防止污染范围扩大;对于密封源脱出,要将源迅速返回容器内。但是,遇到强辐射源时,应首先组织附近人员立即退出现场,然后研究处理措施,以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科学地消除事故;如果是放射源丢失,要尽力组织有关单位追回。
(二)事故要及时处理:事故一旦发生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无论发生什么类别的事故,处理工作都要及时,不能等待,才能把事故的后果和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如为污染事故,污染时间越长,吸附越牢,去污难度愈大。所以,去污工作应尽可能快地进行,并根据污染源的特殊性和污染表面的材质,选择效果好的去污方法;丢失事故更是如此,因为源处于无控制状态,完全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造成更大的危害。
(三)事故发生单位应迅速向县以上卫生、公安部门报告。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必须同时向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接受当地卫生防护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指导。
(四)对事故中的受照人员,要利用各种方法收集有关剂量资料,并进行剂量估算。
(1)受照工作人员佩戴的个人剂量计应立即收回,并测量。
(2)对内照射,应收集有关样品。如空气采样、收集口罩、手套、工作服、鞋袜、设备表面擦拭、鼻拭及尿样,并对上述样品进行测量和体表污染测量等。
(3)对受中子照射,要收集头发、尿样、个人所携带的金属样品,在医生同意收集血液样品,并进行上述样品的测量。
(4)对未佩戴个人剂量计,应收集可供事故测量的样品,其中手表红宝石是满意的样品,但需在已建立这项测量技术条件的机构测量。
(5)了解事故的原因、过程和照射条件,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可由受照者叙述和模拟事故过程。因为在很多的事故照射中没有个人剂量计,而要依据调查和模拟的受照条件做出剂量估算。
(6)一些必要的事故现场情况应尽可能加以保护,调查中除详细记录外,必要时应有录音和照片。
(7)根据现场调查情况,防护人员要初步估计受照人员的剂量水平,供有关部门和医生参考。
(8)在必要时,可重建事故辐射场,利用人体模型,模拟事故照射条件进行剂量分布测量。
(五)医学检查或医学处理
对一次受照有效剂量超过50mSv以上者,按照《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应及时给予医学检查或做出医学处理。
(六)事故的善后工作 事故处理后期工作,主要是分析事故的原因和应吸取的教训,判断事故的级别和类别,提出结案意见,并呈报有关部门。同时要求在事故处理中的每一份文件都妥善保管。包括座谈记录和受照人员个人材料、处理事故计划、现场调查资料、放射性测量原始数据、处理措施、人员剂量档案、事故报告、总结等都要存入档案。重新制定预防事故的措施,防止今后发生类似事故。
*二、事故的性质和事故分类、分级
放射事故究其发生的原因,可将事故的性质分为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和其它事故。
按照事故引起的照射方式,按其类别分为一类:人员超剂量照射事故,二类:放射性物质污染事故,三类: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
各类放射性事故按其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放射事件(又称零级事故)、一级事故、二级事故、三级事故。具体分类。
三、放射事故处理程序
(一)了解、记录事故情况、发生时间、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联系人等。
(二)深入现场,采取果断措施中断危害因素,抢救受照人员,控制事故影响,并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
(三)判断事故级别逐级上报,有可能构成三级事故时,在24小时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卫生部报告,并由卫生部指导事故处理;二级以下的事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处理,涉及放射性同位素事故时会同公安部门处理,并成立事故处理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责成专业人员具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