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建设探索.doc.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建设探索.doc.doc

上传人:kisuamd347 2015/6/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建设探索.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建设探索
摘要: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捕、诉、防”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基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历史渊源、时代特征、独特特征和检察机关职能实现等原因,针对专门工作机构的建立、运行模式的构建以及刑事诉讼各个环节的具体需要提出了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各方面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检察机关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72―02
鉴于未成年人犯罪有着与成年人犯罪不同的特点,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规定了单独的、专门适用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增设“特别程序”一编,其中专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这体现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立法走向成熟。在这一背景下,检察机关要认真学****新《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强化工作措施,大力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深入发展,以使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也能够走向成熟和完善。
1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概述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在刑事诉讼各个环节以及在开展个体矫治和犯罪预防的过程中进行特殊审理的一系列制度的总和。它包括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捕、诉、防”一体化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及在这一模式下检察机关在立案和侦查监督阶段的特殊审理内容和方式、在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的特殊审理内容和方式、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个体矫治和犯罪预防以及检察机关的办案工作机制等具体内容。

(1)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66条第1款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通过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以帮助未成年人明白自己犯罪行为的性质,对犯罪产生的危害有深刻认识,促使其认罪悔罪、勇于改过、愿意接受审判。
(2)特别保障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66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新《刑事诉讼法》和相关法律还具体规定了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讯问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女工作人员在场以及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等特殊制度,以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分案处理原则。由于未成年人各方面都不成熟,如果与成年人共同关押、审理、服刑,不仅可能使未成年人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挽救,还可能使其受到成年人的不良影响,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改造。分案处理原则对于人民检察院的要求是分案起诉。分案起诉能避免对未成年人应有的司法保护程序被忽视,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加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建设的原因
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适用与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同的特别程序主要是基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有着与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同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未成年人的特殊需要,是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的基础。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的工作对象是实施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这一特殊人群。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