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公司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制度
制定检验标准的目的。
使检验人员有所依据,了解如何进行检验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
检验标准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项。
适用范围。
检验项目。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抽样计划。
取样方法。
经过检验后的处置。
其它应注意的事项。
检验标准的制定与修正。
由工程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制定。
检验标准内容的说明。
适用范围:列明适用于何种(含加工品)或成品的检验。
检验项目:将实际检验时应检验的项目列出。
质量标准:明确规定各检验项目的质量标准,作为检验时判定的依据,如无以文字描述,则用限度样本来表示。
检验方法:说明在检验各检验项目时,是分别使用何种检验仪器量规或是管感检验(例如目视)的方式来检验,如某些检验项目须委托其它机构代为检验,亦应注明。
抽样计划:采用何种抽样计划表(例如:计数值用MIL-STD-105D、计量值用MIL-STD-414)。
取样方法:抽取样本,必须用样品中无偏倚地随机抽取,可利用乱数来取样,但若样品各制品无法编号,则取样时必须从样品任何部位平均抽取样本,且如闭起眼睛似的抽样。
样品经过检验后的处置。
属进料(含加工)者,则依进料检验规定有关要求办理(合格批,则通知仓储人员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批,则将检验情况通知采购单位,由其以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特采)。
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如检验时必须按照特定的检验顺序来检验各检验项目时,则必须将检验项目列明。详细记录检验情况。
检验时于样本中发现的不良品,以及于样本中偶然发现的不良品均应与良品交换。
其他。
第五条本办法经质量管理部门核定后实施,修改时亦同。制定质量异常处理制度
目的。
为明确制定发现质量异常时,所应采取的措施,使问题迅速确实地改善,并防止再发,以维持质量的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范围。
于制程中发现质量异常时。
制程质量异常的定义。
不良率高或缺点大量发现。
管理图有连续上升或下降趋势及周期时。
进料不良,前工程不良品纳入本工程中。
制程质量异常处理流程
实施要点
发现制程中质量异常,立即采取临时措施并填写异常处理单通知质量管理部门。
填写异常处理单需注意:
非量产者不得填写。
同一异常单在24小时内不得再填写。
仔细填写,由其是异常内容,以及临时措施。
如本单位就是责任单位,则先确认。
质量管理部门设立管理薄登记,并判定责任单位,通知妥善处理,质量管理无法判定时,则会同有关单位判定。
责任单位确认后立即调查原因(如无法查明原因则会同有关单位研讨)并拟定改善对策,经总经理核准后实施。
质量管理部门对改善对策的实施进行稽核,了解现况,如仍发现异常则再请责任部门调查,重新拟定改善对策,如已改善则向总经理报告并归档。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部门核定后实施,修改时亦同。
不合格品的监审制度
目的。
适时处理不合格品,监审其是否堪修,是否能转用或必须报废,使物料能物尽其用,并节省不合格品的管理费用及储存空间。
第二条范围。
质量不符合规格的进料(含加工品,以下所称的进料,均含加工品在内),半成品及成品且认为不堪修者,但不包括以下两项:
于进料检验时所判定的不合格的进料,应退货或特采。
于进料检验后所发现的不合格的进料,责任属进料供应商,应退货或交换良品。
第三条实施单位。
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召集工程、生产、物料等有关部门组成监审小组负责监审。
第四条实施要点。
发现不合格品,且认为不堪修者,即由发生部门填具不合格品监审单(填妥不合格品的品名、规格、料号、数量、不良情况等送情监审。
监审时需审慎,并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
是否堪修或者必须报废。
检修是否符合经济效益。
是否为生产的急需品。
是否能转用于另一等级产品。
是否有些部分可以使用,有些部分堪修,有些部分必须报废。
监审小组将监审情况及判定填入不合格品监审部门,并经总经理核准后,即有关部门执行。
监审小组应于三日内完成监审工作。
本办法经质量管理部门核定后实施,修改时亦同。
质量管理教育训练制度
目的。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知识及质量管理技能,使员工充分了解质量管理作业内容及方法,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并使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理论与实施技巧有良好基础,以发挥质量管理的最大效果,以及协助协作厂商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范围。
本公司所有的员工及协作厂商。
实施单位。
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策划与执行,并由管理部协办。
实施要点。
依教育训练的内容,分为以下三类。
质量管理基本教育:参加对象为本公司所有员工。
质量管理专门教育:参加对象为质量管理人员、检查站人员、生产不计工程部的各级工程师与单位主管。
协作厂商质量管理: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