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62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wzt520728 2018/7/5 文件大小:6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知识点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人说话时靠声带振动发声的;清脆的蟋蟀叫声和蜜蜂的嗡嗡声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乐器中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均可作传声的介质。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4)单位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慢些,气体中最慢;在同一介质中,声速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6)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声音的接听过程:(1)人耳的主要结构有外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神经。
(2)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个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4、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到学生的耳朵,引起耳内鼓膜的振动,,再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
5、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1)声音的高低——音调。①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②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③可用波形来比较频率,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多,频率高,音调高。
(2)声音的强弱(即大小)——响度。①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②用波形来比较振幅,振幅小,响度小。
(3)声音的品质——音色。①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②在许多人同时讲话时,即使未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不同的乐器,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凭听觉我们也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原来,这些都与声音的音色有关。③各种发声体,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出响度与音调都相同的声音,由于音色不同,人对声音的感觉也不一样,它们声波的波形是不同的。
6、回声是指声音碰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
7、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长短、松紧程度和粗细有关。①当弦的粗细、松紧程度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低;②当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③当弦的松紧程度、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
8、声音的利用:(1)现代建筑如礼堂、音乐厅等,都有着很高的声学要求,它们通过采用不同的吸声材料,设置不同方向的反射板等,使听到的声音更为清淅、丰满。
(2)人通过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欣赏立体声。
(3)三音石和回音壁都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
(4)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
(5)总的来说,人们对于声的利用有两大类:一是利用声传递信息;二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6)超声波的利用:①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