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海湾,也称波斯湾,阿拉伯人称为阿拉伯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内海之一,海湾四周,从东向南,围绕着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和阿曼8个国家,被称为海湾国家。
一、两伊战争
(一)背景
(二)经过
(三)影响
①两国在民族、宗教信仰和国家利益等方面存在矛盾,特别是领土之争;
②石油问题加剧矛盾;
③两国领导人激进政策,激化矛盾。
材料一伊拉克支持伊朗境内的胡齐斯坦省阿拉伯人争取民族自治的斗争,企图将这一地区收归自己所有,引起伊朗的强烈不满。同时,两国境内都有几百万库尔德人,双方都支持对方境内库尔德人的反政府斗争。
材料二在伊朗,95%以上的居民属于穆斯林什叶派信徒,什叶派伊斯兰教属于国教。在伊拉克,50%以上的居民也属于穆斯林什叶派教徒,但是掌握国家政治经济权力的却是逊尼派。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发誓要进行一场圣战,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在伊拉克的统治。
民族纠纷
宗教纠纷
和领导人的激进政策
材料四 1975年3月,伊拉克同伊朗签订了《阿尔及尔协议》,规定两国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同时伊朗不再支持伊拉克库尔德人。协议缓和了两国关系,但伊拉克认为协议是在伊朗压力之下签订的,属城下之盟,因此十分不满。1980年4月,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正式宣布要以战斗收复领土。9月17日,伊拉克正式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两国之间的冲突逐步升级。
材料三波斯湾地区是世界上最大和最集中的石油产区,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长斯以来,两国都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扩张自己在本地区的势力。
石油问题
领土之争(对边界线的划分历来就有争执)
1、时间:
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
2、战争三阶段:
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
边境地区互有攻守阶段
“袭船战”、
“袭城战”、
甚至使用化学武器
(二)两伊战争的经过(1980—1988)
3、战争结束:
1987年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
1988年8月,两伊宣布停战。
1980年9月22日
(三)评价
1、地位:
2、对交战双方:
3、对中东地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湾地区规模较大的战争,是两伊矛盾长期发展的结果。
双方没有明显胜负,且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损失巨大。
推迟了阿以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
刺激了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追求;
引起中东地区新的军备竞赛。
二、海湾战争
(一)背景
(二)经过
(三)影响
思考题:科技进步与现代战争的关系?
教材119页最后一自然段
谢谢!
(一)背景
1、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石油、领土和债务等方面的争端;
2、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制造海湾危机;
3、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决议对伊拉克实施全面制裁,直至最终决定使用武力;
材料五:据统计,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世界探明总储量的66%,美国从此地进口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总消耗比重为11%。
材料六:美国总统老布什说“如果世界富饶的石油储量落入萨达姆之手,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自己的自由……都将蒙受损失!”
美国不遗余力插手海湾事务,是由于该地区的
石油资源影响着美国的国家利益。(大国干预海湾事务)
美国对待海湾危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