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实际上是乙酸)被降解成CO2
产生一些ATP
产生更多的NADH
NADH进入呼吸链,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更多的ATP。
完整的三羧酸循环
第一节乙酰CoA的形成
脂肪酸的β氧化
氨基酸的氧化分解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由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丙酮酸如何进入线粒体?
丙酮酸脱氢酶系的结构与组成
催化机制
亚砷酸和有机砷的作用对象
1 丙酮酸跨线粒体内膜的转运
2 丙酮酸脱氢酶系的结构与组成
1)丙酮酸脱氢酶(E1)
2)二氢硫辛酸转乙酰酶(E2)
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
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的稳定复合物
丙酮酸脱氢酶系的结构和组成
缩写
酶活性
亚基数目
(个数)
辅助因子
维生素
前体
辅助因
子类型
催化的反应
E1
丙酮酸脱氢酶
大肠杆菌24、酵母60、哺乳动物20或30
TPP
B1
辅基
丙酮酸
氧化脱羧
E2
二氢硫辛酸转乙酰酶
大肠杆菌24、酵母60、哺乳动物60
硫辛酰胺
CoA
硫辛酸
泛酸
辅基
辅酶
将乙酰基转移到CoA
E3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大肠杆菌12、酵母12、哺乳动物6
FAD
NAD+
B2
PP
辅基
辅酶
氧化型硫辛胺的再生
大肠杆菌内丙酮酸脱氢酶系的电镜照片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分四步进行
① Py+TPP 羟乙基-TPP+CO2
E1
②羟乙基-TPP 乙酰基-硫辛酰胺
OX
E2
③乙酰基-硫辛酰胺+CoA 乙酰CoA+硫辛酰胺
E2
④ Red型硫辛酰胺 OX型硫辛酰胺
E3
3 催化机制
丙酮酸脱氢酶的催化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