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积极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
前言
倡导
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李长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提出了“三个倡导”
党的十八大
深刻领会“三个倡导”的科学内涵
目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者
第一章
深刻领会“三个倡导”的科学内涵
本章概要
1、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价值观是人用于区别好坏, 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它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价值观是人形成的一种关于某种价值的观念,它具有持久、稳定的特点,而且会一直支配着人的日常行为和活动。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分为普适性价值观和特定性价值观。人们以追求真善美为价值取向的观念是为普适性价值观。而个体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为特定性价值观。Eg:贤贤易色;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重义疏财);粪土王侯。
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社会群体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 遵循的行为准则。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s) 通常是指社会组织必需拥有的终极信念,是组织意识中起主导性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解决社会组织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它影响与表明组织及其成员如何生存的立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