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就业形势分析.ppt

格式:ppt   大小:374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就业形势分析.ppt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8/7/6 文件大小:3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就业形势分析.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就业形势分析
2009年4月
大学教育的改革的深入和招扩
精英教育
大众教育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呼唤
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
①中国13亿人口,就业矛盾突出: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②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其中35岁以下的占70%左右。中国青年人口规模大,每年新成长劳动力数以千万计,青年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③ 21世纪前20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由于受人口基数,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1世纪前20年中国仍然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④目前全国有近3000万在校大学生,大学的毛入学率为23%左右。
⑤“十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1090万人,年均增幅27%。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和扩招带来毕业生人数大增的双重挑战,“十五”期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预计稳定在70%左右。
2008、2009、2010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1、国家大形势(长期)
①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难早已不是新话题,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又让就业问题雪上加霜。
② 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2007年增加85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9万,还有近几年未就业毕业生近400万,总计2009年将有近千万毕业生求职。
预计2010-2012年毕业生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
③ 2003年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40万人,2006年达到410万,2007年达到495万。
④ 2003—2007年,,,。可以看出,地方高校毕业生是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我们还有一定的优势)
2008、2009、2010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2、近期形势
①北京2009年毕业的学生,相对往年增幅有所减缓。前几年的毕业生人数每年都要增加20000左右,而2009年毕业生人数仅增加了8000,增幅相对减缓。
②学历结构分层次:研究生是5万7左右,本科生11万左右,专科生大概是4万3 。
对于高学历的博士生、研究生,基本还是保持了往年的水平,毕业人数基本没有太大变化;高学历岗位需求稳定,就业压力不大;
本科生的毕业人数依然是增加的,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应该是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最庞大的就业群体;
高职和专科这部分学生,人数不仅没有增加,相反还略有下降。
2008、2009、2010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3、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形势
对于就业岗位而言,短期内不会因为毕业生学历结构变化而调整。
工作岗位是按照社会、按照实际的需要来招聘人才。当前形势下,一些专科水平的、专业性、基础性、技工性很强的一线工作岗位的需求大于符合这部分学历要求的毕业生(专科生)人数,就业容易。
往往本科甚至更高学历的毕业生难以降低门槛选择这些工作岗位。
2008、2009、2010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3、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形势
2008、2009、2010年毕业生就业形势
4、大学生就业主要矛盾
学科专业供需不平衡
学历层次供需不平衡
地区之间的供需不平衡
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
毕业生就业中
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学科专业供需不平衡
学历层次供需不平衡
地区之间的供需不平衡
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利方面
我国是大学生资源缺乏的国家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大军中,不是弱者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
已建立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服务体系
A:我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建设的211院校,在石油就业领域称国家队;
B:主干专业有特色,如我院的机械、自动化等;
C: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在毕业生就业方面有很好的合作关系;
D:地处北京,信息资源方面有优势;
E:毕业生质量,特别是毕业生思想素质在用人单位中有比较好的声誉;
F:就业政策多样化,就业渠道灵活化:支援西部、服务基层、订单式培养、自主创业
我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利条件
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不利因素
A:国家大形势变化,肯定会受影就业;
B:毕业生就业观念,不合理的就业定位影响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选择。
C:划转到教育部后,原来的行业保证没有了, 竞争对手的层次提高了,竞争激烈(非石油院校毕业生进入石油单位)
D:石油院校之间比较,过去我校毕业生少,基础薄弱,用人单位缺乏了解,没有形成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