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建筑工程抗震施工技术.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工程抗震施工技术.doc

上传人:cdsqbyl 2015/6/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工程抗震施工技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工程抗震施工技术】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震源深度13公里。而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约有20多条地震带,关于地震记载的史料长达3000多年。其中多条地震带上居住着大量人口,这就给这些地区的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提出了高要求、严标准。
本专题通过对地震等级分析,介绍了对于抗震,建筑施工时所要采取的措施、施工加固措施、优秀加固方案推荐等,值得大家学****参考。
【相关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10 建筑拆除过程安全技术规范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
【关键词】抗震施工技术改造加固施工方案抗震加固材料抗震施工方案

我国是一个存有20多条地震带的多地震国家,关于地震记载的史料长达3000多年。其中多条地震带上居住着大量人口,这就给这些地区的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提出了高要求、严标准。
2008年5月12日14时,,造成69227人遇难。2010年4月14日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
地震的发生不仅危及着我们的人身安全,还造成了大量的财产损失。所以,我们不仅要在预警上加强管理,更应该在建筑施工结构、抗震性能上加大措施,用新技术来加强房屋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一般而言,地震通常会造成柱、剪力墙、框架梁及填充墙的破坏,对楼板及次梁的影响相对较小;地震通常会使框架梁、柱构件两端出现损伤,墙的地震损伤通常会出现在洞口周围、与梁柱交界面,地震作用较大时墙面会出现斜向裂缝或压碎等。
通常情况下,损伤程度为Ⅰ、Ⅱ度的构件仅需要做修复处理即可恢复原有承载能力,损伤程度为Ⅲ、Ⅳ度的构件除修复外还应进行适当加固处理,损伤程度为Ⅴ度的构件一般均应采用置换或加大截面的方式进行处理。
◆构件损伤程度判断准则◆
Ⅰ(受损轻微):近处看到裂缝(裂缝宽度<)
Ⅱ(轻度破坏):裂缝较明显(~1mm)
Ⅲ(中度破坏):虽有较大的裂缝,但混凝土仅保护层脱落(裂缝宽度1~2mm)
Ⅳ(严重破坏):多数裂缝宽度超过2 ㎜,混凝土的剥落严重且钢筋有露出现象,个别钢筋弯曲。
Ⅴ(完全毁坏):主筋屈曲,混凝土碎裂,柱或剪力墙的高度方向变形,有沉陷及倾斜现象,甚至有钢筋断裂的情形。

加固新材料有用武之地
由于地震的不断发生,材料领域在建筑结构加固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在积极探索研发新材料来减小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损伤。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出现,犹如一针强心剂,给行业带来了莫大的信心,也让建筑物抗震的作用达到最大化。
碳纤维复合材料早期是伴随着军工事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型材料,属于高新技术产品。由于它具有高比强度、耐高温、耐疲劳、抗蠕变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既可作为结构材料承载负荷,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
建造轻钢结构或是趋势
从抗震性能上来讲,轻钢结构建筑无疑是很好的选择,这一结构中剪力墙、框剪、框架抗震性能都很强,这也正是砖混等砌体结构建筑所缺少的。因为缺少钢筋提供徐变阶段,砖混等砌体结构建筑遭到高强度的摇晃后,容易发生结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