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案
(大木小学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组)
年级
五年级
主备教师
朱小丹
参与研讨
教师
全组语文教师
课题
22、狼牙山五壮士
个性化
调整
教学目标:
1、认识“寇、葛、吼、抡、绷、崎、岖、尸、斩、嗖“等10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部分。
3、通过感情朗读、立体探究、拓展想象等手段,了解五壮士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英勇形象,感悟“壮士”内涵。
4、领悟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五壮士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英勇形象,感悟“壮士”内涵。
2、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难点:
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准字音,理解生字,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新课
1、卢沟桥事变爆发,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从而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八年来,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仅南京,六个星期内,就残害了30万同胞;他们还在东北建立了“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手段极其残忍!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当时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
2、播放视频。
3、这场战斗就发生河北省保定区的狼牙山,而参加战斗的仅有五个人,它们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
4、板书课题,齐读。
5、知道什么样的人称为“壮士”吗?出示课件,壮士:勇敢而豪壮的人。
6、“壮士”一词最早出现在“荆轲刺秦”的故事中。(出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时,荆轲边走边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在狼牙山久久萦绕…两千年过去了,这儿的一草一木都没有向敌人屈服过,这儿的每一块石头都曾染过英雄的鲜血!
7、同学们,打开课本,用心朗读这个悲壮的故事吧!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交流生字词的读法及识记方法。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围绕自学目标自学。
3、检查生字词。(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与结构,如葛、吼、崎岖、斩、坠、雹、眺等。要求会书写,会组词。)
4、全班汇报,展示交流。
(1)检查自读情况。
第一组词语:大举进犯、横七竖八、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第二组词语:全神贯注、昂首挺胸、斩钉截铁、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你发现两组词语在课文中分别写谁吗?是啊,词语也有感情色彩。这两组词语对比强烈,爱憎分明!男女生分组朗读,对比感受。把词语的温度带入课文中,你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有色彩!
(2)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