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高铁发展战略
摘要:高铁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而高速铁路作为世界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公认。时下,中国高铁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力向海外输出。
关键词:技术经济特征、发展规划、“走出去”战略、发展瓶颈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一、高速铁路概念
高速铁路是一个具有国际性和时代性的概念。1985年5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将高速铁路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规定为客运专线300km/h,客货混线250km/:在新建高速专用线上运行时速至少达到2 5 0km 的铁路可称作高速铁路。国际铁盟认为,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本国高速铁路的概念,在既有线上提速改造,时速达到200km 以,也可称为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是一个集各项最先进的铁路技术、先进的运营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和资金筹措于一体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高效率的运营体系,它包含了基础设施建设、机车车辆配置、站车运营规则等多方面的技术与管理。
二、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特征
高速铁路技术是当代世界铁路的一项重大技术成就,它集中地反映了一个国家铁路牵引动力、线路结构、运行控制、运输组织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也体现了一个;同时,高速铁路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公路、航空相比,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经济优势表现在:①旅行时间短;②列车密度高、运量大;③高速列车乘坐舒适性好;④土地占用面积小;⑤能耗低;⑥环境污染小;⑦外部运输成本低;⑧列车运行准点;⑨安全可靠;⑩受气候影响不大,全天候运行;⑪社会经济效益好。
三、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划
2004年1月,国务院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不包括港、澳、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确定了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的铁路网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将在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超过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经济发达的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城际轨道快速客运系统,(其中250km/h以上的线路为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客运系统、2万km提速铁路为基础,形成以“四纵四横”快速客运通道和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3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为骨架、覆盖全国5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铁路快速客运系统,届时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km,形成功能完善、点线协调的客货运输网络。同时,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铁路建设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几年,中国将进入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铁路建设时期。而铁路客运专线路网建设正是当前的重点。
四、高铁走进世界的发展瓶颈
欧洲一些国家对轨道交通装备的采购投标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参与投标的企业必须要在当地有业绩。这对首次进入这些市场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道鸿沟,会让他们完全丧失参与的机会。”
经过20多年的砥砺奋进,中国高铁在不断吸取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