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小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7/8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吟诵·再现·迁移·延伸
——小学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古诗词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它语言简洁优美,情感真切丰富,节奏明快而有乐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具体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不言而喻,古诗词在语文学****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穿越几百上千年的时空隧道,去感知那个时代、那些诗人呢?这也是广大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通常遇到的难题。
在常规的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学生读——教师讲——逐句翻译——背诵默写”这样一个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的。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太重功利性,先是过分地关注诗词中字词的理解,再将教师单一的情感体验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对古诗词的节奏、音韵和意境的领悟和欣赏,丧失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多样性的理解。致课堂干涩,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枯燥。
古诗词究竟应该怎样教呢?虽然“教无定法”,但经过自己数十年的教学及研究实践,结合不少教学大腕的各种教学理论,我觉得古诗词教学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即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教?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贯穿“三个基本”,就能解决这三个问题。
一、吟诵——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
古诗词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成果,也是华夏文化的精华,它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精粹、结构简明、意蕴丰富的古诗词内涵,进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正是学****古诗词的真正目的。
“自古汉诗皆吟诵”,是说古诗词都是那些古人们吟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记得我五十年前儿时的老师就常给我们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很多专家学者都十分推崇在古诗词教学中以吟诵为主的教学方法(当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和品味古诗词的吟诵还是有区别的)。
。古诗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只有凭借吟诵这种形式才能体现出来。教师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或慷慨激越,或浅唱低吟,一字一腔,吟诵得有眼有板,虽说不上婉转,但也自有音乐旋律的味道。王崧舟老师提出“会心吟诵得其韵”,朱光潜先生也曾说:一切艺术的灵魂都是节奏。对于其它的艺术我算是门外汉,但就语文中的古诗词学****而言,要是没了吟诵,少了和谐的节奏,也就没有艺术性了。你看那短短的几行,横竖也就二三十个字,能让学生说出什么好来呢?
。诗词是古人用来渲泻他们丰富思想情感的形式。它们或抒发对眼前美景的赞颂,或吟哦失意落泊的愁怅,或表达送别友人的眷念……,但这一切情感都能通过或高或低、或快或慢的吟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正确、准确地吟诵,能够让学生很快地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对话,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那千百年的时空距离,也就不再是小学生学****古诗词的阻碍了。
二、再现——理解意境的基本要求
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学****中,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传统教学中会重视字词的古今异义,对关键语句的翻译,这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却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主要问题是那样会将诗词美好的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诗词所蕴含的意境能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让学生感觉得出诗词真实的情感和美的魅力。“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诗人总要借助某一特定的景象来表达情感,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