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中药学—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药学—总结.doc

上传人:zxwziyou8 2018/7/8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药学—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绪论
记住东汉有《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是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应用方便、经久不衰。唐朝的《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开创了图文并茂的新篇章。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性能及其含量与中药的部位、产地、采集时期、炮制方法有关。知道中药炮制是为了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活性及扩大其临床应用;通过适宜的改变药物的性能、功效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通过改变药物的某些形状而便于保存,还可纯净药材而保证其质量并便于服用。
必须记住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和有毒无毒。知道四气指的是药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冷四气,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其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症寒热为基准;五味是指据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的辛、甘、酸、苦、咸,其既是药物作用规律的概括,又是部分药物真实滋味的表示,其确定依据来源于健康人通过口尝的药物真实滋味和据药物的功效确定。辛能散、能行,甘能补、能缓、能和,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味能泄、能燥、能坚,咸味能软、能泄。了解据病情的上下内外可配伍降升浮沉的药物。关于毒性有三种见解:古代将药物统称为毒或毒药,中药具偏性故以偏治偏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药物对系统、器官、脏器功能造成的损害性。牢记中药的七情及举例:单行(如黄金散)、相须(如大黄与芒硝可提高泻下作用)、相使(如如黄芪补气利水,茯苓利水健脾,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疗效。)、相畏(如半夏、天南星畏生姜)、相杀(如生姜杀半夏、天南星)、相恶(如人参和莱菔子配伍可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相反(如甘草反甘遂)。
牢记十八反(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芜穗俱战草,诸参辛芍反藜芦)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见,狼藉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遇石脂便相争欺)。
了解中药的煎煮方法的注意事项,如煎煮的器具、用水、时间及煎煮次数,特殊中药的煎煮法等。
第二章解表药
解表药是指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这类药物多为辛、苦,温;主升;细辛、苍耳子有毒。使用注意:剂量宜小,体虚者慎用,用药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不宜长时煎煮。分类:有发散风热药及发散风寒药。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及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的表实证,有“发汗解表第一要药”之称;可与甘草、杏仁合用治风寒外感引起的咳喘;可与石膏合用治由肺热引起的咳喘。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有发表散风,胜湿止痛及止痉止泻的功效;用于风寒、风热感冒,用于风寒湿痹,享有“风药中的润剂”美誉;用于祛外风息内风,肌肉痉挛及机体抽搐症状。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胃、大肠经;有解表散风,通窍之痛,消肿排脓及燥湿止带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风湿痹痛,尤善止头额疼痛、眉棱骨痛,善通鼻窍等症状。

桂枝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特征为无汗发汗、有汗止汗;还可用于寒凝血带诸痛证和寒湿痹证等的治疗。其发汗作用弱于麻黄,可温经通脉的功效;而麻黄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紫苏其有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的功效;可用于风寒感冒兼有脾胃滞气、胸闷及呕吐的症状。生姜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及温中止咳的功效,有“呕家圣药”之称。荆芥有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炭止血的功效;用于风热风寒性感冒。芜活有散寒祛风及胜湿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疼及风寒湿痹症状;其有而麻黄无的缩血管升血压功效,且无桂枝的出血妄行症状。细辛有祛风散寒,通窍之痛,肺化饮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阳虚外感,头痛、鼻渊、牙痛及痹痛。

香薷有发汗解表,化温和中及利水消肿的功效;与麻黄对比,麻黄有化温和中的功效,而香薷有宣肺平喘的功效。藁本其功效类似于芜活(祛风散寒及胜湿止痛)。苍耳子有小毒;有通窍之痛的功效;治鼻渊的效果好。辛夷有发散风寒及宣通鼻窍的功效;为治鼻渊的要药。
发散风热药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及疏肝解郁的功效;用于风热头痛,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骚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等症状。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及平肝明目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症状等。

牛蒡子有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及解毒散肿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麻疹不透(由其发散风热,透疹及解毒消肿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与牛蒡子除了均有疏散风热及透疹利咽的功效外,还分别有清利头目及疏肝解郁,解毒消肿的功效。蝉蜕有疏散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