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健康评估本科教学大纲 (2).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健康评估本科教学大纲 (2).doc

上传人:165456465 2018/7/8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健康评估本科教学大纲 (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前言:
1、《健康评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护理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间的衔接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对护理对象从病史、症状、体征、心理社会方面、实验室及其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为学****专科护理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教学内容:绪论、健康评估方法、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社会评估、心电图、化验诊断、影像学。总学时:114h 理论104h、实践10h。
3、教学方法总体要求: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CIA课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小组讨论、小讲课、病例介绍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创新和自学、实践能力。
二、具体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健康评估方法和健康资料
目的要求:
一、了解健康评估的学****方法与要求
二、熟悉健康评估的内容
三、掌握健康评估的方法、健康史的收集
教学内容:
一、健康评估的内容
二、健康评估的学****方法与要求
三、健康资料的来源
四、健康资料的类型
五、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
(一)会谈
(二)身体评估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方法与内容
六、健康史的内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
第三章、常见症状的评估
第一节发热
目的要求:
掌握发热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分度、评估
熟悉发热的发生机制、分型
教学内容:
一、正常体温
二、发生机制
三、病因
四、临床表现
(一)临床过程
(二)发热的分度和热期
(三)热型
五、护理评估要点
六、相关护理诊断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
第二节水肿
目的要求:
熟悉水肿的发病机制、相关护理诊断
掌握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一、发生机制
二、病因与临床表现
(一)全身性水肿
(二)局部性水肿
三、护理评估要点
相关护理诊断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
第三节咳嗽与咳痰
目的要求:
一、了解咳嗽、咳痰的发病机制
二、熟悉咳嗽、咳痰的病因
三、掌握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评估要点
教学内容:
一、发生机制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护理评估要点
相关护理诊断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
第四节咯血
目的要求:
一、熟悉咯血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二、掌握咯血的临床表现与评估要点
教学内容: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护理评估要点
四、相关护理诊断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
第五节发绀
目的要求:
一、掌握发绀的定义、病因与临床表现、评估要点
二、熟悉发绀的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
一、定义、病因与发生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护理评估要点
四、相关护理诊断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
第六节呼吸困难
目的要求:
一、了解呼吸困难的病因
二、熟悉呼吸困难的五种发病机制
三、掌握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评估要点
教学内容: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与发生机制
三、护理评估要点
相关护理诊断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和病例介绍
第七节心悸
目的要求:
了解心悸病因、发生机制
熟悉心悸的临床表现、定义
教学内容:
一、定义、发生机制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护理评估要点
五、相关护理诊断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
第八节恶心与呕吐
目的要求:
一、掌握恶心与呕吐的病因、评估
二、了解恶心与呕吐的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护理评估要点
四、相关护理诊断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
第九节呕血与黑便
目的要求:
熟悉呕血与黑粪的病因、临床表现
掌握呕血与黑粪的病因、评估要点
教学内容: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护理评估要点
四、相关护理诊断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
第十节便血
目的要求:
一、了解便血的发病机制
二、熟悉便血的病因
三、掌握便血的临床表现、评估要点
教学内容: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护理评估要点
四、相关护理诊断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病例介绍
第十一节腹泻
目的要求:
熟悉腹泻的发生机制、病因
掌握腹泻的临床表现、评估要点
教学内容:
一、定义、发生机制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护理评估要点
五、相关护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