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茶的基本知识.doc

格式:doc   大小:118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茶的基本知识.doc

上传人:s0012230 2018/7/8 文件大小:1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茶的基本知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茶的基本知识
茶起源于中国
中国是茶树的发源地,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中国是茶的故乡,唐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陆羽被尊为“茶神”, “茶圣”,著作: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茶经》是中国第一部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来历、技术、工具、品啜之大成的茶业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它使中国的茶业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根据,茶叶生产、茶艺推广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陆羽也被历代茶人供奉为“茶圣”。
茶之传播
茶叶之路: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使节带有茶叶等土特产出访印度支那半岛,
唐顺宗永贞元年,在我国研究佛学的日本最澄禅师回国时将茶籽带回日本;
1606~1607,荷人由澳门将中国茶运至爪哇;
1610年中国茶叶开始由爪哇转运欧洲
茶之为饮的前奏: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
茶作为饮料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
成为普通饮料:高雅消遣
传统的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
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
六安瓜片君山银针
信阳毛尖武夷岩茶
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
茶主要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分类:
按茶的颜色分类: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青茶(乌龙茶)
按茶叶的发酵程度分类
(学名:绿茶类):
龙井、碧螺春、珠茶、眉茶、煎茶和一般绿茶。
2. 半发酵茶(部份发酵茶)(学名:青茶类):
铁观音、武夷、水仙、乌龙茶。。
3. 全发酵茶(学名:红茶类):
4、后发酵茶:(学名:黑茶类)
普洱茶:普洱茶它的前加工是属于不发酵茶类的做法,再经渥堆后发酵而制成,它是属于黑茶类。
按采茶的季节不同分类: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茶树介绍
一、茶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
二、茶树的繁殖:茶树的繁殖近来多采用扦插育苗法。
三、茶树生长的环境
: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光照、温度、地形: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
茶区划分
我国茶区划分根据地理位置为四个区域:
: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主要的有红碎茶、普洱茶、紧压茶、花茶、绿茶
:品种资源丰富,是发展红茶的适宜区域。此外,该区还是生产乌龙茶、白茶、六堡茶、花茶等特种茶的重要生产基地。
:区内大多为低丘、低山,只有少数在千米以上的高山,这些高山,既是名山胜地,。
4. 江北茶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机质的积累,有机绿茶主产地。
第二章茶具的基本知识
茶具的分类

煮具:煮水的锅煎水时必用的“茶炉”,
盛具:盛茶的壶,用陶土烧制而成。以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壶最为著名。
饮具:指饮茶用的茶杯、茶盏、茶碗等。

陶土茶具------流露韵致;瓷器茶具------张扬风格;玻璃茶具;其它质料茶具
选用依据:按照不同的茶叶类别选用
现代泡茶器具与功能
主泡器:主要的泡茶用具,如壶、盅、杯、盘等。
辅泡器:辅助泡茶的用具,如茶池(茶盘)、茶船( 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茶海(公道杯,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聞香杯、茶荷(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赏茶),茶组合(茶则、针、夹)、茶巾、渣匙、茶拂等。
备水器:提供泡茶用水器具,如煮水器、热水瓶等。
储茶器:存放茶叶的罐子。
紫砂壶
:
江苏宜兴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紫砂陶茶具,是举世公认的质地最好的茶具。紫砂陶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属于半烧结的精细,具有持殊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极佳且不渗漏。明清时,紫砂茶具的制作达到了顶峰。其造型色彩千姿百态、耐人寻味。壶外壁常雕以金石书画、诗词对联、名家手迹,使紫砂陶具的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使用价值,以其"金石味、书卷气、民俗情"而在诸多质地的茶具中独领风骚,长盛不衰。
:
,壶身光泽越加光润,常用干布摩拭,更显气韵温润。

,保温持久

,夏天,过夜也不馊,留得住茶的色、香、味。

第三章品茶、茶道与茶艺
力求茶的质地优良,水质纯净,冲泡得法,茶器精美,这是饮茶的基本要求。
品茗环境
清山秀水,小桥亭榭,琴棋书画,幽居雅室,是理想的品茗环境了。凡层次较高的聚
会茶宴,要求室内摆设讲究,力求居室、建筑富有特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