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8
文档名称:

大同市空间战略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4,354KB   页数:1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大同市空间战略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zxwziyou9 2018/7/9 文件大小:14.0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同市空间战略发展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
前言 1
规划任务 1
工作情况 1
主要结论 2
第1章对大同空间发展战略工作的认识 6
研究大同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6
研究目的、范围与期限 11
第2章发展的要求与基础 13
国家与山西省对大同发展的新要求 13
发展基础与条件 17
振兴与转型发展的前提支撑 33
同类城市的经验借鉴 35
第3章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与规模 39
城市发展目标 39
城市发展定位 39
振兴与转型发展的策略 47
城市规模 54
第4章城市空间发展历程和现状 59
城市空间发展历程 59
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62
城市空间现状特征和问题 64
对中心城空间结构调整的思考 70
第5章空间发展策略与布局 73
区域统筹,建设大同都市区 73
主副双城,城乡协调发展 79
重组交通,优化内外联系 88
文化复兴,再现古城辉煌 95
整山治水,修复生态环境 102
长远结合,确定发展时序 105
第6章重大行动与机制保障 109
重大行动 109
机制保障 112
前言
规划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部署和推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大同城市的“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在全面分析大同发展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重新确立新时期大同的发展目标定位。
围绕发展目标与定位,制定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为拉开城市发展框架,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推动大同城市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空间支撑。
为保障和推动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出重大行动计划和机制保障措施,统筹部门行动,加强政策、资金等的支持。
工作情况
《大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的修编工作始于2002年,随着近年来大同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宏观政策背景的转变,以及若干重大项目的建设,如围绕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的“两区改造”工程的推进,该规划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为了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发展,2008年3月,大同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着手编制《大同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8-2030)。
2008年3月下旬,项目组开始进行现场调研,对大同市区进行实地走访,对重点地区进行现场踏勘,同市直相关部门、市辖各区和重点企业进行了初步交流。2008年5月中旬,项目组就行政区划调整问题进行专题补充调研,同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2008年6月中旬,项目组就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向市领导进行了初步汇报。2008年7月中旬,项目组同市领导、规划局就空间布局、御东新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2008年8月中旬,项目组就御东新区建设、产业布局调整、行政区划调整等问题向市委、市政府、人大、市政协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并走访重点企业进行补充调研。2008年9月初,项目组就御东新区建设、口泉地区建设、产业布局调整、对外交通衔接等问题再次向市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
在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基础上,形成了总报告。
工作中得到了大同市各级领导、各部门、企业等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主要结论
为推动大同市全面振兴与转型发展,规划提出如下主要结论。
1)发展目标
未来大同将是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样板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复兴的示范城市,中部城市崛起的支点城市,和谐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城市。
2)定位
大同城市定位为:国家新型能源基地与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现代先进制造业基地、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城市、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与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京津上游地区的生态屏障。
3)人口规模
到2015年,大同中心城市的实际居住人口为160万左右;到2020年,大同中心城市的实际居住人口为170万左右;到2030年,大同中心城市的实际居住人口为200万左右。
4)空间发展策略
区域统筹,建设大同都市区:建设以大同中心城市为核心,包括外围县域中心城市的大同都市区;建立“一枢纽、二环线、六放射”的都市区交通体系。在都市区层面重构产业布局,引导中心城市的重化工业在都市区外围重组并整合,在中心城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并重点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塔山循环经济产业园、龙泉工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区等重大产业区。在都市区层面上整合文化与旅游资源,建设“三区两带”的文化旅游体系。
主副双城,城乡协调发展:主城:疏解老城、开发御东;副城:构筑中心、完善服务。主城形成古城片区、城西北片区、城西南片区、城南片区、御东核心片区、文瀛湖片区、御东南部片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区等9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