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以“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为主题辩论赛
策
划
方
案
主办方:分校区政教处
承办方:高一(33)班
2016年12月18日
以“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为主题辩论赛
策划方案
一、活动名称
以“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为主题的辩论赛
二、活动背景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彩,人们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可以查找资料进行联系家长、网上学习、共享资源、发布信息、沟通交友、娱乐等等,可是我们在享受手机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同时, 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广大广大中学生来说,手机上的不良信息影响身心健康,很多同学花费很多时间在手机上,学习成绩直线下滑,手机游戏的不断盛行,让很多学生沉迷于其中,荒废学业,丧失生活信心,迷失了方向。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1)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手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积极的方面我们如何去更进一步挖掘,而消极的方面,中学生又该如何去面对?通过进一步探讨手机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巩固和加深对手机的认识,进一步理解手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手机素养。
2)通过亲身参加辩论会,了解辩论会的组织形式,学生去查找资料,感受到手机对我们学习的帮助,通过辩论赛中正反双方的陈词,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为提高我校区学生思辩能力,丰富课余知识,培养团队精神,锻炼思维表达能力,使同学们更好的融入高中生活,在活动中提高自信,培养创新和团队精神,提高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学校政教处的指导下举行辩论赛,通过辩论赛,促进同学们之间的团结精神。
四、活动主题
激情飞扬,辨出自我
五、领导小组
主办方:分校区政教处
承办方:高一(33)班
领导小组
组长:石明红(校长)
副组长:王增强(主任)
成员:何娜(负责人)聂朝云彭勇江张梅
六、活动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2016年12月23号下午5:30-7:00
活动地点:高一(33)班教室
七、活动对象
高一(33)同学
八、活动内容:
本次辩论赛辩论题为中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进校园。比赛采用积分与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参赛辩论的小组为
2个小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抗,比赛完后依据每队伍中正反方的比赛成绩,选出第一名和第二名。
九、人员分配及安排
主持人:史梅浓
评委:聂朝云彭勇江张梅王艳琴张杰罗天录人:刘茂琴
统分:杨梦瑶
摄影:邓晓亮
服务:洪小本
十、评委及评分原则
本次辩论赛评分采取百分制,评委由4名教师及2名学生评委组成。比赛结束后,评委根据最后得分得出正、反双方中的一支队伍为优胜队伍,并先出最佳辩手。
十一、辩论赛具体流程:
,宣布辩题并介绍该场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
、评判团成员、点评嘉宾和比赛规则
:
辩论题: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利弊。
(一)开篇陈词(6分钟)
正方一辩发言(立论)(3分钟)
反方一辩发言(立论)(3分钟)
(注:每方队员时间用完时,计时员终止发言)
(二)攻辩(9分钟)
(1)正方二辩向反方二辩或反方三辩提问:反方二辩向正方二辩或正方三辩提问。
(2)正方三辩向反方二辩或反方三辩提问:反方三辩向正方二辩或正方三辩提问。
(每一轮攻辩阶段为1分30秒,攻方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每轮必须提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辩方每次回答不得超过20秒。用时满时,计时员终止发言,若辩双方尚未完成提问或回答,不作扣分处理。提问、回答均简洁明确,回答立须正面回答提问方提出的问题。重复提问、回避问题均要被适当扣分)
(3)攻辩小结:
正方四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
反方四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
(注:要针对此前所有阶段的态势及涉及内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情况的背稿,否则将被适当扣分。攻辩小结阶段,在每方时间用完时,计时员终止发言。)
(三)自由辩论(10分钟)
正反方辩手自动轮流发言。双方总计10分钟。
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两次以上的一方扣分,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适当扣分。
(注:时间用完时,计时员终止发言。)
(四)总结陈词(6分钟)
反方一辩总结陈词;(3分钟)
正方一辩总结陈词。(3分钟)
(注:应有针对性的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否则将被适当扣分。每方队员时间用完时,计时员终止发言。)
注:每队4人,自行确定一辩、二辩、三辩、四辩辩手,每次比赛可在四人中互换角色。
每队一辩为领队,负责与工作人员联系。
,评析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