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doc

上传人:redkcbx064 2015/6/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
【摘要】《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建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中介,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主张的一次学术实践,是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以及汹涌的“社会主义思潮”的一次论证,是马克思对未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次建构。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批判
读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那短短的那几页文字,虽然只是导言,作者所试图阐述的“真理”便已经一览无余。在感叹谁如今还能有那样的雄心壮志,去考察整个资产阶级的经济制度;还能有那样的恒心和毅力,去完成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的同时;更是感动于那句话,“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除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即使是面对统治阶级的强权,科学的真理容不得半点犹豫。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文章开头,作者就一直强调自己的见解是“多年诚实研究的结果”,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不列颠博物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资料),结合新的材料而最终形成的。但是,我们还是能在字里行间发现作者的潜在预设,其中最大的预设在于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即是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基础。因此,以下的文字将着重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分析政治经济学批判,论述唯物史观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影响,从而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关系,并循着关系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主张。当然,作者在写作中所倡导的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的。
有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草创唯物史观的中介,正是在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批判过程中,唯物史观才得以诞生,诚哉斯言。青年的马克思绝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相对意义上更是一个“青年黑格尔派”;但是很快,马克思就完成了由主观唯心到历史唯物的转变。而《莱茵报》对于马克思来说,是其发生思想转变的重要节点。1842-1843年间,作为《莱茵报》编辑的马克思“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伐和地产析分的讨论、莱茵省总督就摩塞尔农民状况与《莱茵报》展开的论战、关于自由贸易和关税保护的辩论”都促使着马克思转变既有的对历史和哲学的兴趣,从而转向经济问题的研究,对欧陆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回应。
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之前,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了批判的分析,指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将马克思的思想同古典政治经济学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规定性在于:在马克思看来,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具有历史性的规定,资本关系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关系,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定历史阶段中的社会,“人们藉以进行生产、消费和交换的经济形式是暂时的和历史性的形式”,而不能将之永恒化、超历史化、并推广到所有社会;一般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只是马克思进入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入口,而要***古典经济学的内在逻辑,历史性就构成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视野。
马克思很明确地指出,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将一般意义上的物质生产作为政治经济学的起点,而这恰恰是将资本主义社会当成一种永恒的社会制度的前提,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规定被简单化为生活资料意义上的物质的生产。而马克思讲资本主义意义上的生产劳动理解为只是物质意义上的生产劳动,这就抽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