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换入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探讨
【摘要】与单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比,换入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仅情形较多,涉及的相关税费也比较复杂,这些问题给换入多项资产的成本确认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采用图示法将换入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情形进行详细分类,对不同情形下换入资产的成本确认进行分析。同时借助案例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的相关税费处理、成本确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图示法营业税增值税
一、采用图示法对换入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情形进行分类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第三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一)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第六条规定:“非同时满足本准则第三条规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笔者为了解析方便,运用数学中常用的图示法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情形进行分类。即将“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这句话用字母A表示,对应的“该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这句话则用字母A表示;将“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这句话用字母B表示,对应的“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则用字母B表示。将字母B进一步分解为字母B1、B2和 B3等三种情形,其代表的含义分别见下图1:
通过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第三条规定的分析可知,满足该条规定的只有AB1、AB2和AB3这三种具体组合情形,其代表的含义分别见下图2:
接着,我们将A、B、A和B这四个字母组合起来,就很容易得出换入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以下八种情形,具体见下图3:
二、换入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成本的会计处理分析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第九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在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时,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通过分析上述规定,我们发现换入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八种情形中,只有AB1和AB3这两种情形能够采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第九条第一种情况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其余六种情形只能采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第九条第二种情况来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将换入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八种情形中所涉及的换入资产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归纳如下表:
三、换入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案例分析
2013年5月,A公司以其生产的打印机和一幢厂房交换B公司自制的专用设备和专利技术。A、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A公司打印机的账面价值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