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纸媒网媒差异化竞争的起点
关键词: 纸媒 X媒差异化竞争
《中者》编者按:现在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多是强调合作,强调传统媒体向新媒体靠拢;此文则强调竞争和报X差异化,强调传统媒体要针对X络的“去中心化”花大力气“再中心化”,报纸要在服务当地与国家的发展中实现自身迅速发展,与现代化中国一起成长。这些观点值得关注与深思。
从一个事实说起:现在不少受众是先看X再看报,往往还有一种心态,看X之后再看报纸说些什么,如果他们不断发现报纸和X络趋同,还速度更慢信息量更少,不看报纸就指日可待了。
要把纸媒和X媒的差异化竞争迅速提上日程,差异化从选题开始。
一、三项认知弱点
当前不少报纸编辑随时关注微博、博客或贴吧,记者则时时盯当地论坛、天涯社区,这往往作为经验总结,谈出好处一二三,却忽略了其巨大风险。
风险根植于人的认知弱点。以色列心理学家阿莫斯•特韦尔斯基和丹尼尔•卡尼曼研究人类认知,于1974年提出,人们整日忙个不休,往往靠“经验法则”做判断,这有时很灵,有时又铸成大错。他们找出三项经验法则,后续研究还找出更多。①跟本文有关的,也重点分析三项。
一是易得性直觉。容易提取的信息更吸引注意力,对判断有更大影响。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和任继愈两位大师同一天逝世,第二天不少报纸,都重点报道季羡林,对任继愈只转发新华社消息。为什么如此冷热不均?因为季去世当天,几位活跃学生迅速在X上贴出博客,或接受采访,还因季前段时间家庭纠纷、字画纠纷X上有大量材料,而任的学生同事没在X上活跃。于是,报纸给了两人不相称的权重。
二是锚定值调整。根据某些显著特征对事件形成第一印象,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思想固定在某处,然后以此为参照值调整对事件的判断。2009年5月7日,杭州飙车致人死亡案。交警部门首次通报失误,称肇事车速度为“70码”,不久公开道歉。但X上舆论汹汹,“70码”成了先入为主的“锚”,出现了“欺实马”的虚拟物种。然后以此为基本判断,全面质疑警方办案的公正性。媒体跟着闹,不止一家报纸重复两个X上质疑:一是肇事者当晚回了家,被认为是“钱权交易”。二是肇事者已有超速违章记录,在限速120的高速公路上,曾以210多码的速度狂飙,“超出50%就要吊销驾照,为什么不早吊销?
”——报纸也这样问,恰恰暴露自己不专业(详后)。
三是小概率推断。从少量独立观测中做出过度推断。2010年10月16日,河北大学校园车祸案,肇事者一句“我爸是李刚”而犯了众怒。X媒、纸媒奋起声讨“官二代”,已经是“过度推断”了,一个人怎么也推不出“一代”。再由子“推断”到父,有X帖披露,李刚在保定市有5套房产,某地某号某幢言之凿凿。众多报纸跟进报道,就是个“有X帖……”。后来保定市公安局纪委与保定市纪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这五套房产进行调查,证明X络反映情况不实。其中3套房子另有房主,第4套连门牌号码都子虚乌有,第5套则为银行办公用房,从未出租出售。全国究竟有多少报纸报道过李刚的“5套房产”,统计出来将是个可怕的数字,现在都还在X上,成了报纸不断加高的“耻辱柱”了。
除开别有用心,以上三项弱点根植于人。我们太忙、我们贪图走捷径,正好有个送到面前的“X”,我们就跟着它跑,节省脑力体力跑到不理性的地方……但长此积累,受众可能会得出结论,报纸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