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浪微博分析
微博又叫微博客(micro blog),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与传统博客相比,以“短、灵、快”为特点。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型博客可分为两大市场,一类是定位于个人用户的微型博客,另外一类是定位于企业客户的微型博客。微博客是信息日益碎片化的必然结果。“围脖”是微博客的谐音,所以微博也称围脖。微博客的代表性网站是美国的Twitter,是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这个词甚至已经成为了微博客的代名词。新浪作为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2009年八月新浪推出新浪微薄测试版,成为门户网站第一家提供微薄服务的网站,微薄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人群视野!
一、新浪微薄发展背景
。新的媒体形态层出不穷,。进入2010年,,中国网民的参与度和活跃呈现爆炸式增长,这一情况的出现,与一种新媒体形态的诞生不无关系—微博。
网络与传统的博客相比,微博发布更便利、传播更迅速,发布字数限制在140字之内,方便用户通过电脑、手机等多平台浏览发布,所发布信息是传达,并可一键转发。微博相比传统博客那种需要考虑文题、组织语言修辞来叙述的长篇大论,以“短、灵、快”为特点的“微博”几乎不需要很高成本,无论你是用电脑还是手机,只需三言两语,就可记录下自己某刻的心情、某一瞬的感悟,或者某条可供分享和收藏的信息,这样的即时表述显然更加迎合我们快节奏的生活。微博微博客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微博更符合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而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用户更容易对访问者者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导致微博时代快速来临。微博已经成为门户网站标志性产品。
二、新浪微博SWOT分析
(一)概述
相对于新浪微博而言,Twitter诞生的更早,而业界中也一直有人认为新浪微博是Twitter的模仿者,但从双方对产品的定位、关注的业务特征、采取的发展策略以及总体的经营思路而言,新浪微博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包含了Twitter相关功能的新平台,其更为强调的是自身的媒体特性,以及服务于社交的目的。而Twitter期初更多的是,将传统手机短信息服务转换为以互联网载体的一个形式转换。应该说新浪微博与Twitter之间不存在谁模仿谁的问题,虽然双方都在围绕关系,但前者的目的在于为社交活动提供机会,是为关系的构筑者;而后者从改变过程载体开始,并泛生出了更多应用,其实是为关系的应用者。而新浪微博在中文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腾讯微博之间,其实也是有着并不对等的起步基础与战略目的的。对于新浪微博而言,更多是在基于新浪网积累的经验与模式以及其自身的媒体优势,开展着相对独立的运营活动。而腾讯微博的核心是在为腾讯网的用户提供一个新的功能。双方的用户增量中,前者更多依托的是新浪微博自身的发展,而后者则更侧重于转移自身已有客户。因此,可以发现新浪微博强调的是,基于关系的消息链条与服务链条的向外扩张;而腾讯微博则更倾向于内部业务的互通互联,对已有用户的做深做细的向内的探索。虽然各有利弊,但可以明显感知到新浪微博做的是平台,而腾讯微博更像是服务于总体的一个功能。至于搜狐微博可以被定义为是新浪微博的模仿与追随者。绝大部分新浪微博有的功能与业务,在搜狐微博上都会存有,有些部分在细节上甚至优于新浪微博。但无论是用户规模、内容质量、品牌影响等诸多方面都与新浪微博存在着量级上的差距。而且通过对搜狐微博的体验,首先发现其主要客户实际是其老客户的转移,其次是内容的单一性,更是无法感知其对自身的定位与战略意图。
(二)优势(Strength)分析
调查显示,%的微博用户表示使用过新浪微博,是用户使用率最高的主流微博产品,是腾讯微博的近2倍。
1. 内容总量
随着用户数不断增长,新浪微博每天都会产生海量信息。2010年7月,新浪微博产生的总微博数超过9000万,每天产生的微博数超过300万,平均每秒会有近40条微博产生。
2. 峰值数据
作为一个社会化媒体平台,每逢社会重大事件,新浪微博的发送量都会在短期内迅速增加,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以南非世界杯为例,在7月12日世界杯决赛上演的当天,新浪微博上的原创微博数高达1,904,369条。此后,许多名人针对世界杯的评论被广泛转发,7月28日,新浪微博上的转帖微博数达到199,964条,当天总共产生的微博数随之增长到3,619,603条。在单场比赛2小时期间,新浪微博上的微博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