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江苏省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江苏省商务厅
2017年3月
目录
发展基础与环境
发展现状
面临形势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发展目标
主要任务
加快信息化转型,提升创新发展水平
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流通运行效率
强化集约化发展,提升流通运行质量
推进
打造品质化消费环境,提升流通供给水平
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流通治理水平
保障措施
加强政策支持
创新管理服务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统计监测体系
本规划依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商务部等10部门《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我省商贸流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时期全省商贸流通工作的纲领和指引。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省委、省政府和商务部的领导下,全省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商贸流通各项改革、创新、发展工作,全省商贸流通总量规模稳步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三大商圈”、“七大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市场监管与调控机制明显改善,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增强,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得到确立。
流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总体规模快速增长,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76亿元,%,“十二五”%,总量规模连续十三年居全国第3位。流通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182亿元,“十二五”%,%,%,是仅次于制造业的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部门。
流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城乡商业网络体系更趋合理,综合商圈、城市商业中心功能地位更加突显,商业街、商贸镇发展特色进一步强化,社区商业和乡镇商贸中心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乡双向现代流通网络基本建成,商品交易市场加快整合转型,特种商贸服务业在规范中稳步发展。南京、苏锡常和徐州“三大商圈”集聚效应更加凸显,%、%%。
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流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5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1800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4200亿元。连锁经营全方位推进,,商品零售额2044亿元,%。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常州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被列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培育卓有成效,涌现出一批跨行业、跨地区、专业化、特色化的商贸流通企业。2015年,苏宁云商集团销售规模达到3429亿元,位列中国零售百强第三位。苏宁云商、宏图三胞、文峰大世界、金鹰、五星电器、江苏华地、中央商场、江苏新合作常客隆等企业进入中国连锁百强。江苏品尚餐饮、大娘水饺等企业入选全国餐饮业百强。全省交易额超百亿元的交易市场35个,超千亿市场2个。苏宁易购、宏图三胞、焦点科技、惠龙易通、同程网络、远东买卖宝、途牛等12家企业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我省被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达96家,%。
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二五”期间,国家和省政府促进内贸流通发展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标准体系逐步健全。肉类蔬菜、酒类等重要商品追溯体系范围逐步扩大,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对于重要领域、重要商品的专项整治持续开展,侵权假冒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推动简政放权,有效加强成品油、典当、拍卖、二手车、特许经营、再生资源和单用途预付卡等事中事后监管。
“十二五”期间,我省商贸流通业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实体商业发展亟待转型,电子商务须在发展中规范,线上与线下、内贸与外贸融合发展有待协调,总体流通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依然存在;流通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公益性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供应链发展水平不高,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制约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因素仍然存在,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多变的时期,我省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新任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拉开了供给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