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新预算法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与对策探讨.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预算法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与对策探讨.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7/11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预算法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与对策探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预算法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与对策探讨
高校财务预算是指结合高校管理目标和经济资源的运用与配置,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年度内所有财务收支而编制的综合性计划。将各项经济活动控制在预算范围里是预算控制的目的。目前在高校财务预算中存在较多问题,各高校必须对此引起重视,并加强管理,以保证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
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改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中以高票通过。政府全部收支、预算信息公开、绩效预算、跨年度预算平衡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等五项要求第一次被写入法条。同时,在国内公办高校中也酝酿着一场预算改革的浪潮。“没有预算,就不能开支”,新预算法对高校的预算和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为高校预算改革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
2014年教育部首次发布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中明确要求,从当年7月29日起,高校必须公开包含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等10个大类50条具体项目。前不久,教育部发布《2014年教育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表示将研究制订《学校财务公开办法》,细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扩大公开范围,切实加强师生和社会对高校财务工作的监督。
从2011到2015,中国公办高校的“钱袋子”,终于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逐渐对外揭开“面纱”。新预算法第一条就将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作为预算法的基本准则和立法目的,大大提高了预算公开透明的法律地位。
一、高校预算管理现存的编制方式及问题
高校预算是各个高等学校根据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所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高校预算管理是围绕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所开展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等各项管理活动,它是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新校区规模不断扩大,物资采购大量增加,但往往因制度不健全造成财务预算管理与实际收支相脱节,预算失控。主要表现为:
,计划性不强,其结果往往造成物资采购计划管理与财务预算管理相脱节;部门之间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物资库存计划管理不到位;急需开支的项目没有计划,造成突发性支出猛增;预算执行不力,甚至造成经营“窟隆”。
,刚性不强,约束力不够。目前,有些高校忽视了预算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预算只是预计加估计,谁都能编,执行时只当作一种“计划数据”来参考。所以,制定预算时,部门之间互相攀比,讨价还价现象严重;执行预算时,难度加大。因为缺乏有力的内部监督机制,部门经费不够了就向领导申请,当遇到预算里没有而又必须开支的项目时,只好由校领导追加经费,调整预算,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没有建立起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不利于调动各部门单位的积极性,反正完成与否都没有区别,这样就促使了各部门之间都争着要经费、上项目,降低了高校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预算编制方法智能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缺乏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目前国内编制财务管理预算的方法主要有“基数加因素法”“零基预算法”“绩效预算法”等三种,而高校使用较多的是“基数加因素法”,即主要以上年或往年日常开支为基数,增减当年可能发生的项目变动,再加上当年列入计划的基本建设项目开支等为依据编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