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检验科工作制度汇编.doc

格式:doc   大小:10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检验科工作制度汇编.doc

上传人:88jmni97 2018/7/11 文件大小:1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检验科工作制度汇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检验科工作制度
认真执行部颁《检验工作制度》的规定,接待病人应做到热情、耐心、认真、负责。
检验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检验操作规程,坚守本职岗位,对所负责的工作及检验项目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坚持查对检验单姓名、标本号、检验项目、作到不错检、不漏检。
一般检验项目,在当日下班前发出报告,特殊检验或预约检验,应在规定时限内发出报告,如因其它原因不能出报告时应耐心及时向病人或临床医师解释,不得随意推诿。
严格执行实验室结果登记制度,以便于复核、查询、积累资料、统计及总结经验。工作中发生的差错、事故,应及时按制度登记,并采取补救措施。
对新开展或改良的检验项目应经过反复实践验证及时对比,证实其科学性和实用性,经科主任审核并上报医务科批准后方可应用。
加强质控意识,坚持室内质控,分析程序规范,分析数据科学准确。按规定做好各个项目的室内质控,认真参加每次省市临检中心室评价,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各级检验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及专业技术学习,吸取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开展新项目撰写专业文章,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适应当前各专业学科的发展及临床医疗、科研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各专业实验室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佩带工作人员标志牌。严禁在室内吸烟,饮食,会客和高声喧哗。
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完成院内、院外、科内等各种指令性任务。
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
为有效防止生物实验室感染性材料在收集、运输等过程中发生泄露或扩散,引起相关人员的感染或环境的污染,特制订管理制度如下:
一、收集标本的容器最好为塑料制品,质地坚固,正确地用
盖子或塞子盖好后无泄露,在容器外部不应有残留物。
二、设有接受标本的房间或空间。
三、接受标本的工作人员应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做好标准隔离。标本的内层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
四、废弃的标本或培养物经高压灭菌后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
内,扎紧后由专职垃圾收集人员收集后集中处置。
五、损伤性垃圾(如针头)放入锐气盒内。
六、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清洁消毒工作区。
员工健康管理制度
为保障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防止职业性伤害,特制订如下制度:
一、进入实验室工作区,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工作服,必要时增穿防护服。
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其他感染性材料时,必须戴手套,摘去手套后及时洗手或用速效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三、在有喷溅的可能时,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喷溅物的伤害,应戴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四、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不得吸烟、进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等。
五、如在工作过程中职业暴露性损伤,要按规定及时处理,并报防保科备案、跟踪。
六、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定时健康体检。
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一、生物实验室安全保障以本科室工作人员为主要责任人,并建立特殊事件发生应急预案。
二、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批准。
三、菌(毒)株、标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有保存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及时向院方回报,启动应急预案。
四、定期对实验室相关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六、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
为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确保生物安全实验室各类活动记录、资料按要求归档、保存,特制订本制度。
1、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记录、资料保存不得少于20年。
3、生物安全实验室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生物安全检查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废物处置记录、实验记录、菌(毒)种和样本收集、运输、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危害评估记录、生物安全柜现场检测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
4、生物安全实验室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
5、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
6、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记录,应通过生物安全领导小组的讨论、鉴定,批准是否实施销毁,销毁应至少两人实施,做好销毁记录。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