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浅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doc

上传人:ohghkyj834 2015/6/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摘要:文章结合作者相关工作体会,首先对水土保持的水资源效应和水环境效应进行了概述,随后主要就水土保持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水土保持力度,促进社会经济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水资源;水环境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土保持的水资源效应和水环境效应概述
(一)水土保持的水资源效应
水土保持的水资源效应,简称为水土保持的水量效应,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或区域水资源数量变化的影响。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小流域的径流、产沙模数,消减洪峰流量、降低径流含沙量,滞后洪峰出现时间,改变洪水历时,改变降水产流、产沙关系,从而对流域或区域的水循环和水资源量造成影响。
(二)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
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吸收、过滤、迁移和转化土壤与水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防治流域或区域非点源污染,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作用。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和产生原因,非点源污染可以划分为如下类型:
1、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农业型非点源污染;
2、由于有水土流失而产生的水土流失型非点源污染;
3、由于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农村生活型非点源污染;
4、随着径流进入水体而产生的城市径流型非点源污染;
5、大气中的污染物质随着降水下落而造成的降水降尘型非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具有随机性大、潜伏性强以及来源复杂、分布广泛、形成机理模糊、发生相对滞后、研究和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农业措施等三大措施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
二、水土保持对改善水资源及水环境的作用
(一)涵养水源,改善水环境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高,意义重大的工程,工作人员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了很多治理措施方法,如综合运用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耕作措施,通过人工造林、飞播造林,栽植刺槐、沙棘、柠条、樟子松、山杏等水土保持树种,削弱了地表水在转入底下的过程中对地面土壤的溅蚀程度,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侵蚀性的水土流失,而且同时延缓了入渗时间,增加了植被的吸收率,为土壤涵养水源提供了前提。森林具有很高的透水性和很强的持水性,它比一般土壤含水率高,林木根系不断发展伸长,穿透土层,给地表水渗入土壤打开了许多通道,也大大增加了土壤的透水性,从而使大量的降雨渗入土内,储蓄降水。
(二)减少洪涝灾害,保障安全
水土保持是一项需要长远规划的工程,工程以小流域为单元,指定详尽的治理措施,正确合理利用地理、人员等优势,适地适树,通过
“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全面统筹、科学地配置各项水土保持措施,采取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相结合,治坡和治沟相结合的措施布局和治理策略,达到最根本的治理目的。
(三)净化水质,防治面源污染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水污染程度也在不断加重,这对我国相对水资源较少的形式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对水质具有良好的净化作用,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通过在远山、深山河流源头和集中水源地周边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利用植被的滞流和降解作用,有效降低水流中的有机染物的含量;及时清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