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8 短文两篇.ppt

格式:ppt   大小:752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8 短文两篇.ppt

上传人:xunlai783 2018/7/12 文件大小:7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8 短文两篇.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8 短文两篇
第二单元
课件作者:孟英桥
导入新课
初读感知
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
了巨大反响。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0年至1941年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替代,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探讨交流
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怀念”?
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月的光是死的光”,既然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月》中出现了“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是指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