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诗词三首》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音韵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设计理念】
1、古诗本身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吟咏,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蚕”,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从古诗的学习中,学习写景的方法,并进行将诗改为现代文的训练。
4、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从古诗的学习中,学习写景的方法,并进行将诗改为现代文的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播放音频文件声,生听。
问: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同学们,学会倾听,就能听到美妙的声音。现在,让我们竖起耳朵,睁大眼睛,走进乡村四月。请读课题。(出示古诗)
(生个人读诗,正音。提醒生注意“了”字的音。齐读。师:这首诗中的“蚕”字是很容易写错的,举起你的手指跟我来写一写。)
师:检查生字“蚕”,相机纠正。
指导“蚕”的书写;(蚕,天之虫也。)
,整体感知。
同学们,节奏是诗优美的舞步,你会用怎样的节奏去读这首诗呢?请用你喜欢的节奏去自由读一读。
1、指名生读诗。读准节奏。个人读(两个),全班读一次。
(2/2/3节奏) (4/3节奏)
2、同学们,“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合作,是最和谐的关系,现在,我们来合作一下。我来读前半句,你们给我接后半句。
师前半句,生后半句/ 男生一句,女生一句(交换)
三、细读感悟。
1、同学们,听到你们有节奏地读诗,我如沐春风,此时,我也想来读一读了。知道吗?节奏是诗的舞步,。(师范读)
2、听了我读,同学们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好,我们来合作合作。(1)师引读。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请同学们自由读,再来做个人展示。读(4个),(注意:特别好的要给掌声)生评价。
全班有韵味地读整首诗。
同学们,古诗里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默读这首诗,借助诗中的注释,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现刚才你读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