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争议“单双号限行常态化”.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争议“单双号限行常态化”.doc

上传人:hqpkhvg379 2015/6/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争议“单双号限行常态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争议“单双号限行常态化”
受今年APEC期间北京市实行汽车单双号限行规定时,全市难得的蓝天白云与通畅交通的影响,这一持续热炒的话题又有升温之势。
11月26日,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对于社会上建议单双号限行常态化的声音,表示“将研究和论证这个意见”。
消息一出,立即引爆了互联网。
网友基本分为两派:部分“无车族”或者乘坐公交出行的人表示支持,而多数“有车族”则表示坚决反对。人民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受访群众支持单双号。而搜狐汽车公布的调查数据则显示:%的网友不支持长期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
舆论的分歧在于:究竟单双号限行常态化是否是北京治污、治堵的必要手段和最佳办法?长期实施单双号是否会带来其他新的交通问题? “单双号限行常态化”政策究竟是否可行?带着这些疑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对话嘉宾
詹国枢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
毛保华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系主任
陈艳艳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教授
竹立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张翔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单菁菁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
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疑问:单双号限行常态化是否可行?
毛保华:我并不赞同单双号限行常态化政策。北京市已经失去了解决交通问题的很多好时机。但不可否认,这会是一个有效的政策。现在北京市无论雾霾还是拥堵都和交通有关。目前,北京市地铁运营总里程已经超过了500公里,公交车辆超过2万辆,已经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公交系统。而公交运行不畅,是因为地面车辆太多。
陈艳艳:我并不赞同单双号限行常态化政策。从结果上看,在当前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服务状况没有达到舒适和快捷的情况下,单双号限行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通勤族、上班族来说。
就北京市而言,目前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并不完善:一是地铁的建设还没有完全成网,许多线路还在建设期间,并且建设时期较长。而部分中心城区的地铁覆盖密度也不够高。就运力而言,在交通高峰时期,有50余个地铁站点实施限流措施,连安全都很难保障,更别说便捷可靠了。
二是就公交车而言虽然已经实行了公交专用道、定制公交等措施,但部分公交和地铁转换点距离太远,导致换乘时出行的时间不能得到保证,那么公交就很难成为人们中长距离的出行选择。
三是现在自行车出行下降的幅度很高,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机动车的占路停车使自行车没有路权,基本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很多人放弃了自行车出行。
詹国枢:APEC期间,到底是老天帮忙,本来就是天清气朗呢,还是那些天虽有产生雾霾的条件,但由于采取措施,所以,还是呈现出“APEC蓝”?这一要害问题,至今未见答案。APEC期间,北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项,一是汽车限行,二是工地停工,三是部分企业停产(河北、山东一些企业也停产)。如果是措施起了作用,那么,三项措施各占多大比重?这问题不搞清楚,单单抓住汽车限行一项,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倘若汽车尾气所占比例不大,甚至最小,岂不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争议: 单双号限行常态化是否触及法治红线?
竹立家:我认为政府如果实施单双号限行常态化政策,在法理上不存在问题。政府就是对公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