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传播学原理—笔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1,23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播学原理—笔记.docx

上传人:miaoshen1985 2018/7/12 文件大小:1.2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播学原理—笔记.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播学原理
第一章传播的概念与结构
第一节传播的含义和类型
munication与传播
方汉奇《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成使知闻”,在传播学引用最广泛。
二、传播的定义:
(1)早期定义
库利——1909《社会组织学》“人与人关系耐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开创了定义传播的社会学传统。
皮尔士——1911《头脑的法则》“一切观点必须包含像和像的集合,强调符号在定义传播学的作用”,开创了符号学传统。
伦伯格——1939“通过符号象征手段进行的社会互动”。①
纽考姆——1950“通过社会互动来共享意义”。②
注:①②是社会学与符号学的融合
(2)信息的概念
钟义信:信息即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状态)直接或间接地表述。
信息的分类: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
信息具有客观性、可共享性、表征性、可加工性等。
(3)传播的定义
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受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三、传播的内涵
(1)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一种共享活动;
(2)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有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四、传播的类型
(1)两分法:以传播符号的不同——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
(2)五分法:从系统的角度——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第二节传播的机构与模式
一、结构域模式
结构:构成一个事物整体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模式:一种再现现实的具有理论性的简化模式。类型有:文字模式、图像模式、数字模式。
二、传统的线性模式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Who → Say what → In what channel → To whom → With what effects.
讯息与信息的关系(p40)
信息与讯息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前者指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精神内容,而后者指表现这种精神内容的符号,因此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通常,我们要表达某一种意思,尽可使用各种不同的符号。
讯息属于具体的某一条信息。总之,信息与讯息,意思与表现意思的符号是不一样的。
拉斯韦尔的贡献:①第一次较为详细地、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
②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拉斯韦尔模式的缺陷:
①把传播过程看成是一种单向传送信息,并呈直线形态的过程;
②她似乎割裂了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的联系;
③作为要素的“讯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发生变化,这里么有表达出来;
④效果在传播过程中不一定出现,它并非是要素,而只是一个环节。
(2)申农——韦弗的线性模式
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
信源→→发射器→→信道→→接收器→→信宿
三、控制论模式
——必须依靠反馈来进行
(1)德弗勒的控制模式(p44)
(2)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控制论模式(p44)
四、社会系统模式
(1)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p46)
(2)马莱茨克的传播过程模式(p47)
(3)田中一九的大众传播的过程图式
第二章传播学的产生、发展及研究对象
第一节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早期的传播研究
(1)中国
孔子:“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子路》
孟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老子:“上士闻道,勒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之;下士闻道,大而笑之。”
商鞅:“贱游学,下辩说。”“壹言壹教”
(2)外国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证明:①人为证明<信誉证明、情感证明、逻辑证明>、②非人为证明
二、孕育传播学的条件
(1)政治方面(2)经济方面:市场上经济发达
(3)军事方面: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4)媒体方面
三、传播学的渊源与演化
①演讲学——人际传播学②新闻学——大众传播学①②→(整合)传播学
(1)传播学的四大先驱(p26)
①拉斯韦尔:美国政治家 1948《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②卢因(勒温):美籍德国人,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把关人的概念,以及“群体动力”。
③拉扎斯费尔德: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最早于大学创立研究所,形成传播学的“哥伦比亚学派”。创建了“两级传播”理论,破除了魔弹论,使深入探讨传播的效果和机制成为了可能;倡导并确立“实地调查法”,作为传播学又一基本研究方法的地位,其影响重大而深渊。。(P27)
④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理论方面的贡献:针对传播效果,“耶鲁学派”。
注:如果说,两级传播轮与卢因的“群体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