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诗香诗韵,浸润童年.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香诗韵,浸润童年.doc

上传人:ying_xiong01 2015/6/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香诗韵,浸润童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香诗韵,浸润童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名句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成长,似一种特别的文化烙印,深深印在每一个人心中。毋庸置疑,唐诗以其凝练的文字和朗朗上口的节奏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腹有诗书”,自己爱诗,才能给孩子传递美好的信息。在学诗的过程中,我们不是带领孩子走近古诗,在诗外徘徊。而要带着孩子一步步走进古诗的世界,才能感受诗的美妙。如何让诗香诗韵“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孩子的心灵?
一、方法助诵,学会赏析
优秀古诗文如此之多,我们不可能每首都详细讲解给孩子们听,“授之以渔”是最好的办法。我和孩子们总结出“四步读诗法”。即:一读古诗,读准字音;二读古诗,读出节奏;三读古诗,读出画面;四读古诗,读出情感。以教学《望庐山瀑布》为例,我设计了两个学****活动。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认真倾听,互相纠正。

◆二读古诗,读出画面和情感。
,想想诗句意思,找出包含的画面,体会诗人情感。
:(1)读了……我仿佛看到……(2)读出画面和情感。

在学生完成了学****任务后,我及时补充了一段瀑布视频和叶圣陶的名诗《瀑布》,孩子们在看看、读读之后,对李白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理解更为深刻,同时也充分感受到诗人大胆的想象和浪漫主义情怀。
一直以来,我对每一首古诗总怀有敬畏之感,因为它们是诗人情感的结晶。每每轻声吟诵诗句,我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短短的文字竟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画面,表达出浓烈的情感,真是妙不可言!如何让孩子们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呢?教学中,我指导他们从三个方面去感受古诗的美。

古诗的妙处之一就是诗中有画,我让孩子们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譬如教学《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句,我圈出表示动态的两个词“鸣”“上”,引导孩子们想象,读了这两个字,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通过想象,诗句就变成了生动的画面,变成了孩子们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还需要生硬地去解词释句吗?
2. 节奏美
是什么让古诗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是节奏。诗歌的节奏叫顿,它是由不同的字音很有规律地交替形成的。启功先生说:
“诗句中常常两字一顿。”教学中,我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诗歌常识,如“平仄”“押韵”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反复吟诵去感受节奏美。

俗话说,文由心生,有感而发。诗人们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文字虽短,感情却浓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浓浓的思乡情;“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看似大白话似的叙述中饱含着诗人对穷苦大众深切的同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放翁对国家至死不渝的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怎能不令人动容?
可是对阅历尚浅的小学生来说,“悟情”是最难的。如果简单地要求学生阅读“诗人简介”“写作背景”,艰涩的语言、遥远的时代,激发不了孩子的兴趣。我总是自己先阅读,再将写作背景编成故事